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9日电(记者滕沐颖、于涛) 改荒地为生态养殖园、傍水渠建蛋鹅孵化基地……半年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驻和田洛浦县多鲁乡色日克村工作队频出点子,带领贫困村脱贫。
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属于新疆的“口袋底”,人均耕地面积少,基础设施薄弱,是典型的少边穷深度贫困地区。以洛浦县多鲁乡色日克村为例,全村302户1411位村民,三分之一家庭是贫困户,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年底整村脱贫任务艰巨。
扶贫不是养贫,重点是谋思路、助产业。驻色日克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杜强说,帮助贫困村甩掉帽子,不能只向上要资金、要项目、要政策,必须下足“绣花功夫”,培育帮扶“造血功能”,实现“靠自己的骨头长肉”。
为了推动精准脱贫,驻色日克村的7名队员耗时2个月,对88个贫困户逐一走访摸底,掌握贫困户因病、因残、因灾、因学致贫等原因,了解贫困户致富意愿,落实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套帮扶措施。
杜强坦言,国家每年下拨新疆的扶贫资金不少,但多地资金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不高。根据2016年出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及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疆内26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享有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政策优惠。然而工作队走访发现,村内一半贫困户没有贷款申请意愿。
“受文化水平所限,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理解不深,而长期送钱送物的帮扶方式,也容易助长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和田地区环保局驻墨玉县扎瓦镇库木艾日克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孙斗欣也有类似感受。
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变输血为造血,变简单扶贫为开发性扶贫,和田地区洛浦县、墨玉县、皮山县等乡镇驻村工作队推出多项产业脱贫“套餐”。
记者看到,洛浦县色日克村新建成的生态养鹅基地占地10余亩,包括孵化车间、育雏车间、饲料加工厂等,户外紧邻一条水渠,数百只成鹅正悠闲戏水。3个月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荒地。
“3个月出栏2000只鹅,可带动200户农牧民养殖就业,一年辐射收益近50万元。”养殖能手阿布力米提·阿卜杜拉赞不绝口。他说,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以合作社形式入股,项目产出后得到相应分利分红,让村民“大开眼界”。
色日克村西向50多公里,驻墨玉县扎瓦镇库木艾日克村工作队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运营面粉厂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地毯合作社为全村552户村民创收增收,并针对232户贫困户量身制定养殖业、特色林果业增收计划,为2019年实现全村脱贫打足提前量。
库木艾日克村西向150多公里,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托万库木勒村的四家小微企业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被整合为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创业致富园,8月底建成完工后,可吸纳300多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
眼下,自治区卫计委驻托万库木勒村工作队正为156户已脱贫村民发放1300只鹅苗。村第一书记阿依夏木·玉努斯解释道,“落实回头看、回头帮方案,可以避免农户脱贫后返贫,进一步巩固贫困村脱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