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端起“金饭碗”

发布时间:2017-08-14 13:24:02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吴齐强 傅亮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小镇,贫困户,虔心,竹林,东坑村

       盛夏,走进江西省龙南县临塘乡虔心小镇,连绵的青山上竹海涌波,竹林环绕的山坡上,一垄一垄茶树从山窝延伸至山腰。小镇干出大产业,去年生产有机成品茶5万公斤,销售收入达1亿元。依靠有机茶,企业抱上了“金娃娃”,贫困户端上了“金饭碗”。

  巧打生态牌,青山成“金山”

  临塘乡东坑村交通不便,耕地少,全村有贫困户152户、贫困人口461人。山村靠什么脱贫?

  重新审视资源,东坑村穷是穷,但生态环境好。能不能让青山换“金山”?政府引导,江西恒泰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虔心小镇,打造林下经济、旅游扶贫一体化示范项目。“这里有原生态森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富含有机质,特别适合种植有机茶。”虔心小镇项目负责人谢晓明说。

  龙头企业进村,流转10万亩林地,利用残次林、火烧地种植有机茶。几年精心管理,小镇茶基地形成1万亩有机茶场,配套建设了茶叶加工车间。

  谢晓明介绍,茶场每年可提供茶叶采摘、加工、林业管护等600个就业岗位,采茶季节还要聘请2500多个采茶工人。茶场优先吸纳当地贫困户务工,东坑村的300多个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工资加租金,现在的日子松快多了。”贫困户谢万长,经过培训当上了制茶工,月工资3000元左右,他的妻子与女儿在茶场采茶,采茶季日平均工资有100多元。

  依托6万亩竹林,龙头企业在生态种养上做起大文章。他们在竹林里放养土鸡,这种吃虫草、喝竹根水长大的“竹林鸡”,肉质鲜嫩,一进入市场就供不应求。企业因势利导,采用“公司+贫困户”方式,让贫困户一起养殖 “竹林鸡”。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代养合同,统一提供鸡苗饲料、技术支持,鸡出栏后统一回收。

  贫困户许桂华养了5000只鸡,夫妻俩吃住在山上,虽然辛苦,但收入有保障。他算了笔账,每只鸡每月1元代养费,每月可收入5000元,年收入可达6万元。“农民一不用出本钱,二不担什么风险,只要把鸡养好,达到80%的成活率,就能稳稳拿到这笔钱。”许桂华说。

  去年虔心小镇“竹林鸡”销售收入达4500万元,数十户贫困户通过代养脱了贫。今年,虔心小镇又规划了万亩油茶基地和万亩脐橙基地,开发“赣南茶油”和“赣南脐橙”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态发展模式,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茶园“私家定制”,村民吃上生态饭

  “种养产业只是虔心小镇的第一步,生态旅游更是‘潜力股’。”谢晓明说,东坑村处于赣粤和大广高速的交汇点上,位于广州和深圳“三小时旅游圈”内,打造好休闲农业,能吸引珠三角游客进入赣南。

  “茶发芽喽,茶发芽喽……”每到茶叶飘香时节,这个茶旅小镇里,几百名身着客家服饰的采茶女唱起古老的采茶谣。

  经过几年精心策划、稳步发展,虔心小镇建成了森林温泉、跑马场、手工造纸坊、手工榨油坊等休闲度假设施,开发了休闲度假、生态农业体验、茶园游览、文艺表演等旅游项目。徜徉于绿意葱茏的小镇,客家榨茶油、做腐竹、酿米酒、打糍粑等传统体验活动热火朝天,花间栈道上游人如织,原本寂静的大山成了游客追捧的休闲胜地。

  “我在这里定制了一分茶园,开园了带着家人来采摘,吃生态农产品、住山顶小木屋,能在这样有创意的小镇休闲,一家人好高兴。”来自广东的王先生如是说。

  生态旅游带动贫困户发展。目前,小镇旅游项目吸纳了80多名当地贫困劳动力,一批农民服务员、农民导游、农民厨师经过培训上岗就业。

  离开虔心小镇的路上,山窝里一排排漂亮的新民宅映入眼帘。龙南县扶贫办主任张淑芳说,那是正在建设中的乡村土坯房改造点,一批东坑村的脱贫户将在春节前搬进新建的楼房。

  依靠茶叶资源,做长产业链;依托茶产业,做出文旅新业态。虔心小镇让贫困户与生态旅游产业紧密联结,走出了稳定脱贫的新路。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