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民宿老板的扶贫“小目标”和“大目标”

发布时间: 2017-07-27 11:06:08  |  来源: 华声在线  |  作者: 向婷  |  责任编辑: 向婷
关键词: 旅游扶贫,特色民俗,技术扶贫,湖南,崀山

图为记者在采访龙飞跃(右)。

华声在线记者 赖泳源

一栋民宿的改造,前前后后花费了280万元。周围人多少有些不理解,但是在龙飞跃看来,为了建设崀山的特色民宿,这钱花得值!

龙飞跃是湖南崀山太阳谷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7月25日,崀山镇黄背村,就在龙飞跃经营的客栈内,她接受了我们——“旅游扶贫 文旅兴县”全国网媒湖南行记者的采访。

村民自营民宿 硬软件要不断提高

2003年,龙飞跃从广东回老家邵阳,投资办起了酒店,搞得风声水起。2015年,新宁县县委、县政府和龙飞跃洽谈在崀山的合作,她觉得崀山的旅游开发有文章可做,便时常往山里面跑。

走了几遍后,龙飞跃发现一个问题:绝大多数游客呆一晚即走,回头客的数量相对较少,更少有游客在崀山景区长住一个星期以上的。

开过酒店的龙飞跃知道,游客们并非简单过来看看风景,他们更在意的,往往是享受和城市不一样的生活。

经过仔细观察,龙飞跃找到了她的答案。她发现景区的硬件设施特别好,没有问题。但是,崀山景区村民自营的民宿和客栈硬件软件还需要提高,否则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留不住客。

她觉得这个问题要尽快着手解决,表示“景区里的民宿和客栈,首先要让我们自己愿意住!”

花费280万打造“技术扶贫”标本

经过反复考察,她确定了太阳谷生态园的地址,打算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圈。

但是,村民自营民宿这件事一直在龙飞跃脑海挥之不去,她希望为崀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她又承包下景区此前用于申遗而留下来的专家楼,用自己做酒店的眼光和技术,给它进行了一次“大改造”,力图将它打造成崀山的特色民宿标杆。水泥地改造成花园,购置新的家具,配备桌椅书籍等……一栋民宿的改造,前前后后花费了280万元,一座风格与周边迥然不同的民宿出现在崀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为了改造一栋民宿花费280万,这钱到底花得值不值?

“我们花大价钱改造民宿的意义,在于告诉周边居民,什么样的硬件才是好的!” 龙飞跃说。此外,她的八名服务员,有六名来自做民宿和客栈的家庭。她还送他们去学习专业的民宿管理,七月中旬才开始上班。她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服务员们能在这里学习管理和经营。待一年的时间过去,他们学会了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掌握了管理和经营一座民宿的秘诀,他们就可以像蒲公英一样,回去将这种观念和做法在他们的亲朋好友之间传播开来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周围做民宿和客栈的老乡,第一次看见这种特色民宿,纷纷跑过来向她拜师学艺,龙飞跃都毫不保留,她甚至还把民宿的设计图给对方,说如果对方喜欢这种特色,可以试着按图纸进行改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说,最关键的是教他们怎么做经营,怎么做好服务,这个才是技术扶贫最重要的。

太阳谷生态园的扶贫“大目标”

这一切在龙飞跃眼里,都是扶贫“小目标”,计划中的“太阳谷生态园”,能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这才是她的“大目标”。

她预计招聘200人左右的团队,其中80%来自本地,招聘20%的外地人发挥带动作用。“以后,他们都不用到外面去打工,自己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经营和接待,找到合适的景区工作。”她对这个模式胸有成竹。

太阳谷生态园将和周边老百姓家里的农耕文化合作,将农耕文化打造成一种文化体验产品。由太阳谷生态园负责游客的住宿,向游客推荐文化体验产品,只要他们感兴趣,就被推荐到相应的农户家中。

“对于城里人来说,只要能体验未尝试过的生活,费用都不是问题。”她觉得,农耕文化一直存在,如果顾客购买文化体验产品,对农户来说,是扶贫最好的方式之一。

除了农耕文化,还有当地的绿色农产品,她也希望通过太阳谷生态园进行销售。“通过民宿让客人留下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农村的生活方式,体验农村的农副产品。”龙飞跃认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原生态的农产品将会日益受人们的喜爱。对于农户来说,这也将是收入的一份来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