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换优”术

发布时间: 2017-07-24 09:32:51 | 来源: 农民日报 | 作者: 吴晋斌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韩柏岳,书记,贫困户,村民,高接换优

8个月前,山西省吕梁山里的临县大禹乡张家圪垯村来了个第一书记,村民们觉着就是个年轻后生,和咱村老张家娃一样,就是在太原上个班,没个啥。

8个月后,300亩优质谷子、200亩道地柴胡、500亩高接换优清香核桃在村里看得见摸得着后,村民们的话题变了——

“韩书记那可是个大专家,我家那核桃树,弄个枝枝就换成好品种了。”

“那叫高接换优技术。人家叫韩柏岳,是咱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粮作科科长。”

“可不是嘛,自从地里换了优质的品种后,我这脑筋也换了,没有优质的好东西,咋能卖下好价钱呢。”

2016年12月被选派到临县大禹乡张家圪垯村担任第一书记后,韩柏岳开始了解熟悉张家圪垯的农业基础,这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农业山村,全村将近1500人,耕地只有2000多亩,且都是缺乏水利条件的坡耕地,完全是靠天吃饭。全村不到400户就有100多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面大,脱贫任务很重。

“应该看到,长期贫困的环境下,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屡屡受挫,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才会有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生存的土壤。”韩柏岳第一把火先烧旺了村“两委”的斗志。把强党建、带班子、凝聚“两委”脱贫意志作为首要任务,在谈看法的同时,也将办法抛了出来。

“所以,我们要站在全省的盘子上,给村里谋划产业,通过产业的规划提振老乡的脱贫信心,通过产业的布局转变村民的发展思路,通过产业的逐渐壮大走上脱贫奔小康的路。”

韩柏岳与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形成共识后,结合张家圪垯村地处干旱山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山西省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功能农业的规划引导,决定将村民们组织起来,分别成立了杂粮、中药材和核桃合作社,采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优质杂粮、核桃和中药材产业。

“快种了一辈子地,还用年轻后生教?”筹措资金容易,说服和教育农民难。购置中药材、核桃初加工设备之后,对规模化基地的建设和让农民组织起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遭遇了新难题。

直路不通,绕一下。在精准脱贫工作中,韩柏岳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先后给10户、11名学生办理了教育助学金13200元;给5户贫困户落实了产业帮扶贷款资金25万元;给8户贫困户落实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9.6万元。另一方面为贫困户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多次主动上门与用人单位协调,先后为12户贫困户推荐了就业岗位15个。

有作为才有地位。韩柏岳渐渐有了话语权,村民们也开始信任他。他利用机会,多次组织村民们参加山西农大教授和技术推广人员举办的有关产业实用技术培训,在村里培养自己的经纪人队伍,建立电商销售渠道。

科技为张家圪垯村村民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看到了新品种、新技术、优质优价带来的好光景。

“韩书记,下次有好培训吼上我。”村民们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接下来,优质谷子基地、优质柴胡种植、核桃林的高接换优变得顺利起来。

治坡还要治窝。韩柏岳在为村里规划发展产业的同时,还通过改善村容村貌来提振大家的脱贫斗志。

他积极沟通争取资金,给村里建起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一座;振兴伞头秧歌,帮助添置购买乐器和演出服装;组织发动党员群众50人次,对路边乱堆乱放进行了清理和改造,修整文化广场1处;栽植绿化乔木500棵,对街道进行了冲洗……张家圪垯村的生产生活变得优质起来。

本报记者吴晋斌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