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改成的村党支部
改造前的老房子
□本报记者张海涛刘红涛
一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役,正在改变我们的时代。国企,“企”前有“国”,社会责任在肩,于这场战役中当如何作为?
从闭塞贫困到活力充盈,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勾勒出令人振奋的贫困村发展曲线。探究其成长密码,记者发现,在此投资的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不忘初心,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常年深耕这片土地,不仅带动贫困村民持续增收致富,还成功激活了山乡的内生动力,描绘出国企扶贫的精彩样本。
进山记不算小账算大账
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卢氏县自然状况的写照,也揭示出其面临的发展之困:山区面积大,生存条件艰难,经济基础薄弱。
官道口镇新坪村是卢氏县贫困村的典型,这里地处三县交界,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状态。全村329户人家,分为10个村民组,散居在12平方公里的沟沟岔岔中,贫困户多达74户。
“村里只有两座砖砌房,其余都是土坯房,贫困户缺油少盐。”7月8日,回忆起过去的穷日子,村支书鲁彦玲记忆犹新。农业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无其他产业,村集体收入一片空白。村民思想视野受限,外出务工的很少。
新坪村虽然非常贫困,但也有“富饶”的一面:青山如黛,碧水长流,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许多村民清楚地记得,变化是从2003年开始的。
“青山绿水打动了我们,村里的贫困状况更‘打动’了我们。”2003年,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受邀来新坪村考察,党委书记、总经理巴振东对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此外,当时新坪一些村民为了生计已在破坏生态,这也让巴振东等颇感痛心。
公交与市井巷陌的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始终践行“线路有终点,服务无止境”的理念,换来群众满意口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已融入企业血脉。
投资新坪村的决定,让这份社会责任感从郑州又延伸到伏牛山中。公司要利用当地天然河道,发展漂流项目,打造“豫西大峡谷”景区。
这也是一举多赢的投资: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此前也有旅行社等旅游项目,在此投资可以进一步拓展业务,乡村旅游项目不同于种植、养殖项目,稳定性可持续性更强,能更好地实现保生态富乡村的目的。
在市场上纵横捭阖须遵从资本逻辑,但进山扎根,仅仅如此显然不够。
在豫西大峡谷景区负责人田伟眼中,公司的“国企基因”是鲜明特征。“国企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只有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与村庄共生共荣,才能有长远发展的沃土。”
在新坪村的核心景区,如今一座污水处理厂每天运转,将村中的污水收集处理,确保群山间清水长流。
这是豫西大峡谷景区夯实新坪村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
公司捐赠累计超过300万元,村中的饮水管道、护村路坝、路灯等先后“上岗”,村庄面貌一新。
此外,公司还连续多年出资为新坪村村民缴纳新农保,设立“勤学有为”奖学金,其中一本以上的大学新生能领到万元奖学金。一些普通岗位,优先招聘新坪村的贫困户。土地流转费用也高于当地群众之间流转的标准。
多年来,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没有把豫西大峡谷视为赢利点,旅游收入几乎全用于景区发展与当地民生投入。不算小账算大账,也让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夯实了发展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