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峰:挂职金寨送“希望”

发布时间: 2017-07-07 16:32:29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谭路 | 责任编辑: 刘晨曦

关键词: 大别山,脱贫攻坚,华润集团

昔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迎来全国解放书写出热血赞歌。斗转星移,时光荏苒,群策群力的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一批奋战一线,夙兴夜寐的扶贫排头兵,由华润集团派往大别山腹地安徽省金寨县挂职扶贫的胡立峰,便是其中翘楚。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的委派

初见胡立峰的人,都会觉得这个丰神俊朗,儒雅阳光的后生仔应该是高校的研究人员或教师,殊不知2010年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胡立峰,进入华润置地已是第七个年头。讲究务实的理工科出身,让胡立峰对于未来并没有太过华丽的幻想,认真对待经手的每个项目,守着平凡温馨的小家,往后的一生也便是如此吧。2013年,华润集团主导建设的“希望小镇”项目把胡立峰与扶贫联系到了一起,孰料这段人生,竟为他提供了一个挥洒笔墨,涂丹描青的舞台。

红色央企华润集团自2008年起,便利用企业、员工及和合作伙伴的捐款,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通过“环境改造、产业帮扶、组织重塑”三步骤来建设希望小镇,安徽六安金寨华润希望小镇是第六座。

眼看项目即将开始运作,集团仍未找到合适的负责人。此时,六安市委市政府,以及华润慈善基金会的一些领导推荐了胡立峰。简单的一席谈话后,胡立峰便被集团外派到金寨县负责协调落实金寨希望小镇项目。同年10月,在金寨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彼时刚刚新婚不久的胡立峰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三年多。

金寨华润希望小镇选址于吴家店镇古堂村和松子关村,两村共有村民303户,农业人口1245人,贫困发生率为40%,其中多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等。踏上金寨土地那一刻,胡立峰心中不禁顿生诧异,自己是安徽人,当然知道这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曾诞生过59位开国将军。可眼前的景象……就说道路,全镇除了主干道是硬化的水泥马路以外,其他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开车都困难。路上遇到的村民对这一行陌生人均报以善意的微笑,淳朴的民风总算为胡立峰找到印象中中国农村的应有景象。“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天遇到了个子高挑,面庞黝黑的村民熊国柱。他对我们项目的入驻表示极大欢欣,用他的话说就是‘天上掉下了馅饼’。”

胡立峰查看小镇建设用地情况

单枪匹马送“希望”

初到金寨,整个项目组就胡立峰单枪匹马在跟进,人生地不熟,时间紧,任务重。胡立峰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度过了长达三个月的适应期。

产业帮扶是关键,基础设施是保障,胡立峰始终贯彻这一宗旨:“如果仅仅局限于民居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修路盖房,而没有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村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很难从根本上得以提升,脱贫也只能流于表面,成为空话。”

通过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基本模式,利用企业自身资源优势,引导农民与市场对接,胡立峰在金寨成立了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以此为平台开展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

金寨华润希望小镇范围内共有耕地1200亩,经过积极奔走,胡立峰为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用于发展生态猕猴桃种植产业扶贫项目。“金寨当地漫山遍野的野生猕猴桃,有良好的种植基础,通过来自华润集团的1022万元资金和县政府的890万资金,我坚信可以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胡立峰跟村民算了一笔账:“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吸纳村民加入合作社,他们可以获得三份收入:一是土地流转租金,每亩地550元左右,每年租金相当于一年的水稻收成;二是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的工资,每人每月可获得800-1200元;三是分红,村民以现金形式在合作社入股,合作社实现盈利就能给入股的村民分红。等到1000亩猕猴桃全挂果,每户每年至少可获得几千元、甚至一两万元的分红。”

为了降低风险,保障村民顺利获得分红,胡立峰积极寻求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技术支持,利用现代农业科技降低虫害风险,为村民增收保驾护航。同时注重对小镇范围内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用工倾斜,扶持贫困户成立猕猴桃种植小型家庭农场,以合作社为平台,统一生产物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过程监管、统一果品质量。最后依托华润集团旗下华润五丰有限公司的销售渠道及华润万家超市的销售终端优势帮助贫困户进行统一销售。生产—管理—销售的全程帮扶,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为金寨带去了新思路。金寨的“五丰猕猴桃”现已在市场上反响甚佳:“特别甜,有股初恋的味道。”

胡立峰挂职三年以来,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力量不断壮大,吸引了全村劳动力组织生产。截至2016年,已流转土地的猕猴桃种植任务全部完成,千亩生态猕猴桃基地初具规模。同时,已有30多位农民工被金寨新景象吸引,响应号召回乡创业,其中有6位加入到合作社并成为理事。2016年村民年均收入达9360元,较2013年5252元增长78%,远超人均年收入3000元的脱贫标准。

胡立峰慰问村里老人

挥鞭驱策“三驾车”

宝马配好鞍,丹青配好框,金寨当地的基础配套设施也让胡立峰倾注不少心血。借助华润集团的强大实力,通过统一规划,胡立峰在金寨希望小镇开展了“和谐的民居改造”、“生态环保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功能齐备的公共配套设施”三方面的建设。

民居建设方面:以“改厨、改水、改房、改厕、改圈、改院”等六项工程为契机,胡立峰带着项目组会同当地干部积极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拆除危房并搬迁至中心村庄或小镇核心区,改善居住条件并能享受公共配套设施。目前,村民住房条件已大幅改善,三年累计完成298户村民房屋拆改,其中拆除新建房屋38户,旧房改造260户。

公共配套建设方面:经多方动员,多次奔走,胡立峰的汗水洒遍了金寨每个角落,新建了希望小学、幼儿园、卫生院、综合服务中心、村民文化乐园、健身广场、公屋、金融服务室及华润超市等乡村公共配套设施,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小镇农民享受到了城市文明所带来的舒适、卫生与便利。“2016年7月1日特大洪涝灾害期间,古堂公屋成为吴家店镇避险群众安置地,在抗洪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政设施建设方面:对金寨路况心有余悸的胡立峰深知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全镇实施道路硬化近5公里,坑洼变坦途。人工生态湿地、太阳能清洁能源、电网和供水系统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相继完工。胡立峰以一组数据自豪地介绍着如今的金寨:“三格化粪池污水处理覆盖率达98%以上;村庄道路太阳能路灯亮化率100%;村庄道路及民居宅前屋后绿化率达90%以上;新建村民大型活动广场3处,增加停车位70个。”如今的金寨,再不是胡立峰初到时开车“寸步难行”的模样。

“远方的游子请你快回来”

金寨的居住条件日臻完善,胡立峰却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反而有了新的担忧。

在挂职帮扶过程中,胡立峰发现,环境改造固然可以迅速改变村民的居住条件;3到5年的持续产业帮扶,也可以有效带动村民致富,但解决温饱问题的美丽乡村就能留住农村人口吗?显然不能。他看到的仍是大量优秀农村青年通过升学就业等途径流向中心城市,乡村活力在“空心化”状态下日渐式微,富裕起来的乡村也仅仅是皮囊风光而已,在精神文明建设、乡土文化传承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新困难意味着新挑战,新担忧带来了新任务。

经过分析,胡立峰以及项目团队发现,导致乡村凋敝的“空心化”同时引发了留守儿童教育难、农村人口健康状况不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他在设计落实希望小镇帮扶机制时,便严格遵循国家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方针,将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及卫生医疗条件与改善住房条件并举,并将发展产业技能培训作为吸引广大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要因素。“爸爸不回家,一切都白搭。”胡立峰对乡村情况把握已渐入佳境,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窍门。

2015年建成的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优质教学质量的幼儿园、希望小学首次招生就吸引了400名适龄学童报名,较原来老校区仅有90余名学生的教学规模大有提升。2016年学生数量达到412人,其中随父母外出务工就学再返乡入学的人数达到37名。

2016年初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小镇卫生站多次组织义诊活动保障村民基本医疗。目前就医人数累计近2500人次,做到了大病能预防、小病能解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胡立峰及其团队为返乡农民工量身打造了包括乡村管理、农家乐经营、猕猴桃种植技术等主题的培训班,目前已累计培训180人次。返乡农民工加入猕猴桃合作社成为产业工人、开办农家乐成为私营业主、参与当地及附近建筑脚手架工程成为专业技术工人,每月的收入能达到4300-6000元不等,相当于甚至略胜于在城市务工。而且在家乡就业的幸福指数要比在外漂泊提升不少,这大大增强了乡村活力,为乡村和谐打下了良好基础。

扎根基层,走街串巷的功夫没有白费,对于中国农村的现状,胡立峰显然看得很透彻:“中国农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维系纽带更多是依靠宗族血缘和人情礼法,想要积极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留住村民,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得有一批与之相对应的载体将之物化,否则即使花大力气扶贫,也只能产生短期效应,无法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资源。”

想法萌生,做法紧跟。大力倡导乡贤文化的胡立峰非常重视对公屋、祠堂的保护性修缮。徐姓是当地的大姓,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7年)的徐氏祠堂是村内唯一保留的祠堂建筑。随着历史变迁,祠堂主体建筑濒临坍塌,周边的空间被村民建满了猪圈,难寻往日痕迹。翻修一新的徐氏祠堂被村民称为徐家大院,今年77岁高龄的族长徐其诱老先生应胡立峰之邀亲自书写了徐氏家训悬挂到祠堂里。祠堂的修葺翻新不仅将整个徐氏家族的46户宗亲凝聚到了一起,也成了整个希望小镇处理公共事务、举办村民活动的场所。大家循祖训、立规矩、整家风,在历史传承中汲取着现代发展的动力,在精神层面激发村民生活信心,展现新时代新型农民的绝佳风采。

理工科出身的胡立峰对新兴技术较为敏感,按照“乡村+互联网”的思路,通过华润慈善基金会的指导和帮助,将腾讯“为村”项目引入金寨希望小镇,为金寨希望小镇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利用互联网思维为希望小镇的村民搭建了一个虚拟的活动空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村民可以及时了解村务村情,参与村落治理,联络沟通情感。此外,还组建了锣鼓队、篮球队、健康舞团等文娱团体,不定期放映露天电影;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村民都会自发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村民想到的,胡立峰为村民做到了;村民想不到的,胡立峰替村民想到了。

胡立峰和希望小镇安置新区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说成绩,鲜花掌声锦上花;说付出,千言万语道不尽。

名校毕业后便进入华润,升学就业顺风顺水的胡立峰,似乎之前没遇上过什么坎儿,金寨挂职帮扶的经历对他而言,何尝不是第二个课堂?一路有风景,有坎坷;有汗水,也有硕果。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可当时忙于村内建设的胡立峰对这点还未有深刻的体会:“我曾经天真以为只要是荒地,就能被征用建设。哪里意识到即使是荒地,背后的产权归属也极其复杂”。在简朴的开工典礼上,当地村民便找上门来。好在村民通情达理:“今天开工典礼是好事,我们不阻拦你,但以后一定要先弄清楚土地的产权问题再开工。”当时真的带给胡立峰很大的挫败感和委屈:“本来抱着帮扶的初衷来金寨,却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越想越沮丧,当天便将郁闷的心情发到朋友圈。一直对胡立峰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的华润集团办公厅副主任魏耀东看到后,立刻发来微信询问,表示鼓励。“当时挺感动的,能感受到集团领导在大后方及时提供支持和关心,也不觉得有多难了。后来才明白,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对农村各种复杂的情况不了解。”

胡立峰在特殊情况下的决断,使得金寨希望小镇成为华润投资建设六座小镇中的特例,而他本人也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应对复杂突发事件的决策力,为以后处理各项工作打下了基础。“胆子大了,路子就宽了。”

谈及未来扶贫工作的攻克难点,胡立峰有了经验,也有感触:“关键还是贫困户的意识问题,扶贫先扶志这一点很重要。事实上不少村民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帮扶。例如2016年当地发生水灾,一些村民眼看水都淹到堂屋了,仍无动于衷,觉得救援是政府的事,缺乏自救意识,让人颇感无奈。”

三年的挂职帮扶工作,注定会是胡立峰一生难以忘怀的经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段参与脱贫攻坚的经历教会了他何为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他本人获得的历练也会对以后的工作带来莫大助益:“未来的路还很长,还得继续努力!”(《中国扶贫》杂志供稿 谭路)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