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确立的推进扶贫开发事业不断前进的一项基本方针,其要义是鼓励和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并进而脱贫致富。开发式扶贫方针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发展特别是自我发展解决贫困问题,促进共同富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农村扶贫主要采取传统的给线、给物等救济式方式。救济式扶贫可以缓解贫困群众一时的生活困难,但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也不能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国家投入的大量扶贫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方式进行改革被摆上议事日程,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开发式扶贫呼之欲出。
1982年12月,国务院启动实施“三西”扶贫,开始探索贫困地区开发式扶贫的路子。198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中发﹝1984﹞19号)。这个文件在我国扶贫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大幕正式拉开,也标志着开发式扶贫战略思想正式提出。《通知》在阐述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指导思想时指出,“过去国家为解决这类地区的困难,花了不少钱,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政策上未能完全从实际出发,将国家扶持的资金重点用于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而是相当一部分被分散使用、挪用或单纯用于救济。为此,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明确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根本途径是依靠当地人民自已的力量,按照本地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本地区经济的内部活力。”《通知》强调:“国家对贫困地区要有必要的财政扶持,但必须善于使用,纠正单纯救济观点。”这一指导思想是后来正式提出“开发式扶贫方针”这一专业术语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内涵。
1986年5月,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正式成立。198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提出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救济的扶贫办法”,实行“新的经济开发方式”。1991年4月全国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开发为主的扶贫方针”。这是开发式扶贫方针的前称。
1994年2月28日至3月3日,中央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明确提出“开发式扶贫方针”这一术语,并将其基本涵义表述如下:“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鼓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的扶持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解决温饱进而脱贫致富。”会议强调,实施开发式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是一个重大创造,这个方针必须长期坚持。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第五条,对开发式扶贫方针的基本涵义作了进一步扩展与完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在国家必要的帮助和扶持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再次强调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人们对开发式扶贫方针的理解更加科学,认识更加深化,开发式扶贫在原有基础上被赋予一些新的内涵:一是开发当地资源的“资源”,已不仅仅限于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它还包括人文资源和人力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开发在开发式扶贫中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最大限度开发,而是适度开发与合理利用,并特别强调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强调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三是贫困农户发展商品生产、增加收入的渠道不断拓宽,已不仅仅局限于种植业、养殖业,还包括农村二、三产业(如旅游服务业等);已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开发,还包括易地开发、搬迁扶贫,以及进城务工经商和迁入小城镇定居就业等。四是开发式扶贫已不仅仅是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定义,推进贫困地区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成为应有之义,以加强扶贫对象能力建设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口素质、社区参与等社会事业,成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五是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战略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扶贫开发进入“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开发式扶贫的功能、目标在新形势下得到了重新定位,其作用和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开发式扶贫方针是我国扶贫开发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一项基本方针,并得到国际社会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长期历史任务,毫无疑问,开发式扶贫方针必将在不断充实和完善的基础上长期坚持下去。
(摘自《扶贫开发常用词汇释义》,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