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脱贫故事】图“看”百色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7-06-09 17:48:35 | 来源: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孔华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镜头中的脱贫故事,百色,脱贫攻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紧紧围绕产业做文章,利用金融、平台、基地等政策和模式,鼓励农民种香蕉、芒果、火龙果、桑树、蔬菜、中草药,林下养鸡,网箱养鱼等,让贫困户跟产业“结缘”,靠产业脱贫。其中,芒果种植面积已过百万亩,百色成为我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中国芒果之乡”。图为规划总面积5.2万亩的澄碧湖芒果产业扶贫核心示范区。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辖区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均可免费到澄碧湖芒果产业扶贫核心示范区参加芒果种植技术学习培训,或者到示范区务工,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可以小额信贷折资入股(政策性金融扶贫贷款)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或龙头公司,在不承担经营风险的情况下获得分红或收益。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6月到9月是芒果采收季,平均一亩地能给果农带来5000元左右收益。通过发展芒果产业,百色先后已有6.8万户25.23万人脱贫致富。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近年来,蚕茧价格稳中有升,种桑养蚕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捷径。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家住平果县坡造镇伏琴村村民廖边泽家有三个儿女,属于因学致贫贫困户。在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种养殖奖补扶贫等多项扶贫政策支持下,从2013年起,廖边泽开始种桑养蚕,并不断扩大规模。去年,廖家顺利脱贫。2016年,百色市共有76个贫困村16.6万“廖边泽”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25%下降到15.04%,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一张布满蚕卵的纸,能孵育出2.5-2.7万只左右的蚕蚁。小蚕共育室将蚕卵孵化成蚕蚁,再喂养19天左右卖给蚕农。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方便村民卖蚕茧,百色市那坡县各地成立村办便民服务公司,代收蚕茧,每斤赚取三毛钱差价。今年,那坡县百合乡那乐村便民服务公司仅这一项收入就能达到1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从0变为盈余。图为,那乐村民龙秀兰(右一)在村办便民服务公司筛选蚕茧、卖蚕茧。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56岁的马爱荣在一家生态农业公司打工,每月有1900元的收入。这笔收入对于贫困户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固定收入。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这家公司吸纳了14户20人贫困户在蔬菜基地打工。这些贫困户既可以在蔬菜基地打工,也可以承包基地流转的土地自己种植,由基地代销蔬菜。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2008年11月,华润集团无偿捐资5800万元、政府配套建设资金600万元、群众自筹500万元共6900万元,在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投建全国首个“华润希望小镇”,探索央企参与扶贫、推动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华润希望小镇所在辖区原本是国家划定的重点贫困地区,到2016年,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16264元,比2008年小镇建立前增加13201元。图为华润希望小镇的村民别墅。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