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事业的进展和成就,讲述各地扶贫一线的生动故事,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中国发展门户网、百色市脱贫攻坚战指挥部承办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走进百色"活动,于6月4日至8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举行,《中国扶贫》杂志社作为应邀媒体之一,记者在百色革命老区的田间地头发回带着露珠、带着温度的一线报道。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
广西百色老区的多彩新梦(上)
《中国扶贫》杂志记者周艳
广西百色报道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百色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革命的火种燃烧到了全市12个县(市、区)、126个乡镇、1542个村的土地。百色因此得名“红城”。
如今,这座红城里的“战斗”依然在继续。百色地处滇桂黔石漠化区,全市12个县(市、区)中有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数和贫困发生率为全自治区最高。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今天,老区人民不屈不挠,充分发扬革命精神,与贫困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书写了一段又一段实现全面小康梦的感人故事。
“白色梦”——搬出石山天地宽
回想起过去,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弄蕉屯移民依旧感慨万千:以前的居住地谷隆屯,九分石头一分地,人均耕地不足0.4亩,是有名的缺水、缺土、缺粮、不通电、不通公路的“三缺两不通”大石山区特困村,年人均收入不到150元。
改变始于1987年。当年,尚兴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鼓励群众易地搬迁发展经济。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莫文珍以身作则,率先带领谷隆屯16户、83人走出石山区到弄蕉屯承包荒坡450亩,主要发展芒果、甘蔗、木薯种植,当年人均纯收入达800元,是原居住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倍。这个消息,迅速点亮了其他生活在大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随后,政府顺势规划安置点,引导全屯22户、115人陆续搬迁到弄蕉屯。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弄蕉屯群众的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大石山里的其他村屯群众纷纷要求搬出大石山区进行易地开发。为顺应群众的要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先后规划建设了安楼坡、平旺、那西、绿务、马尾松、平朴、那桃、弄蕉、红岭坡、那合、兴鸿、兴安、定弄等13处移民安置点,移民搬迁275户、13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