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锦是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龙埠村村民。爱人三级残疾,衣食住行全靠钟华锦照顾。考虑到钟华锦家庭困难,村里让他做护林员,一个月500块钱工资。去年,经招商引资,村里的600多亩荒山流转给一家公司做休闲旅游。经过半年多的开发,改造,投资了4300万元打造的乡旅庄园已见雏形,昔日的荒山已成画卷。钟华锦在这里做保安,有时帮忙养梅花鹿,一个月能拿2000-3000块钱。钟家的收入一下比原来涨了三倍。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赣州最大的菌菇企业的扶贫车间里,刘汉财把已经长出菌的“瓶瓶罐罐”搬上搬下。48岁的刘汉财家住赣州章贡区火燃村,三年前来到这家企业打工,每个月收入在2800-3800元不等。后来,在家洗衣做饭的爱人也来这家公司做包装工。一年下来,夫妻两人能挣5、6万元。这家公司,吸纳了十几户像刘汉财这样的贫困户,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陈凤英家住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龙村村,老伴八年前去世,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以前,陈凤英靠种蔬菜到镇上去卖维持生计,每次能卖二三十块钱。
去年,一家公司来村里流转了500多亩荒山、耕地,投资8000多万元,修路、建果园、挖鱼塘、搞休闲农业。陈凤英家的三亩多地被流转了,每年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除此外,只要她身体干得动,可以到果园里除草,每天能挣六七十块钱。一个月下来,有一两千块钱的收入,比卖菜稳定多了。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66岁的周超英家住赣州市赣县区南塘镇都口村。两年前,丈夫得了癌症去世,两个儿子自顾不暇,周超英一个人种两亩水稻,还挖了一口鱼塘养鱼,今年在村里号召下,她种了三亩甜叶菊,每亩大概能增收4000元左右。按照计划,周超英今年脱贫。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赣州市赣县区江口镇河埠村的贫困户刘云正在伺弄自家的甜叶菊。镇政府把土地流转过来,翻耕好,并免费提供秧苗,提供技术,交给刘云家种植甜叶菊。刘家分了三亩地种植甜叶菊,一年两茬,估计能让刘家一年增收2万元左右。全村共有17户贫困户分得了50亩公益地种植甜叶菊。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家住赣州市赣县区吉埠镇枧田村的戴小珍今年48岁。由于身体不好,家庭贫困,镇里聘用他当保洁员,每月收入500元左右。镇里拿出127个公益岗位提供给戴小珍这样的贫困户家庭,工资从300元-1000元不等,助力他们早日摆脱贫困。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家住瑞金叶坪乡华屋村51岁的华水林在外打工近20年,由于没有技术和文化,收入微薄。2014年,村里集体建设新房,华水林通过领取各种补贴,加上借来的钱搬进了新房。一楼和三楼自家住,二楼搞民宿,一个床铺一晚收入60元。华水林还种蔬菜、水果,夫妻两人一年有4万多块钱收入。2016年,华水林领到了“脱贫光荣证书”。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家住瑞金叶坪乡的两位村民在现代农业博览园里干活。这个现代农业博览园吸纳了附近160多位农民就业,其中有十几人是贫困户,他们平均每月能拿到2000-3000元不等的工资。由于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很快能脱贫,还能照顾家庭。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
傍晚放学或者周末,赣州市赣县区江口镇河埠村的孩子们都会不约而同来到这个草场踢球,他们穿着凉鞋、拖鞋或者光脚在草场上尽情玩耍。去年,镇里招商引资落户了一个户外拓展项目,项目提供种植、养护、保洁、农家乐等岗位,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除了提供岗位,项目还对村里的孩子们免费开放,从来没有见过绿茵赛场的他们在这个偌大的草场快乐成长。孔华/摄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