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苏荣小在沙漠中植树多年,黝黑的脸庞写满了治沙的艰辛。(虞向军摄影)
库布其沙漠,曾是不毛之地,被称为“死亡之海”,农牧民们饱尝沙漠生活的苦涩艰辛。也许,正是这样艰苦的自然条件才孕育了库布其人与生俱来的顽强和坚韧。他们带着“敢向黄沙要绿色”的魄力,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沙漠治理、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同步推进,治沙与治穷共赢之路。坚守在那里的劳动者们,正用自己的双手谱写出了一曲壮美的劳动之歌,创造着荒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
45岁的杨海宽在用汽油机带螺旋杆打穴种树的“干种法”植树。2012年,库布其独贵塔拉镇的一位名叫闫利宽的普通农民琢磨出这套“干种法”。(虞向军摄影)
在当地酒店做草皮工程的绿化公司的员工都是来自附近的农民,他们的月均收入有2800元人民币。(虞向军摄影)
43岁的张继海已经种了12年的树了,光伏企业自己不养绿化产业工人,而是与当地农牧民合作,雇用他们种树、养护。农牧民就近就业、按劳取酬。(虞向军摄影)
51岁的贺改蓝曾经因为贫困将亲生的小女儿送人,如今通过勤劳致富,她已经拥有了3辆汽车,并带领4户贫困户种植甘草。她开心的告诉我们:“有句顺口溜:人好不如命好,养羊不如种草。地里长出草来了、树来了,把这个风沙止住了,我们农民也能睁开眼睛了。”(虞向军摄影)
45岁的杨瑞林在剪羊毛,杭锦旗羚丰养殖专业合作社运用多种方式同当地农牧民构建起了坚实的利益联结机制。(虞向军摄影)
当地政府和企业出资,为贫困户兴建的杭锦淖尔生态扶贫新村。(虞向军摄影)
57岁的毛志平来自河北邯郸,到库布其沙漠七星湖景区做绿化保洁已经一年多了,每月2800多元的固定收入让他很满意,连妻子也一同从河北来此生活。(虞向军摄影)
库布其沙漠腹地中的牧民新村,41岁的斯仁巴布是这里的住户之一,村里的牧民们也搭上了致富的快车,如今村里的村民们大多数都在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沙漠冲浪车现在是斯仁巴布重要的收入来源工具。(虞向军摄影)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征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