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脱贫故事】瑞金“红色+绿色”开启致富新篇章
客家新闻网 何亮记者郭传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在红军处境艰难时写下的词句。80多年后的今天,正经历着脱贫攻坚的雄关漫道赣南革命老区瑞金,通过“红色+绿色”开启了致富的新篇章。
华屋村:红色旅游业与绿色农业双增收
“有女莫嫁华屋郎”是邻村对华屋村贫穷的形容,众人趋而避之。
2012年以前,华屋贫困程度极深,119户中有103户居住在透风漏雨的土坯房中,其中8户还因土坯房倒塌被迫租房居住。人均纯收入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贫困家庭59户、212人,分别占总户数的50%和总人口数的46%。整个村庄没有一部小车、一台空调、一个燃气灶,没有一户有家庭卫生间。
改造前,华屋村居民居住在破旧的土坯房中。
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后,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吹遍了赣南大地,掀开了华屋发展的新篇章。
当地政府按照“四个统一”的原则建成了66套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具有浓厚客家风情的住房,每户占地面积90平米左右。早在苏区时期,仅43户人家的华屋,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其中20人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留下了“华屋17棵松”的感人故事,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
如今的华屋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现代化洋楼。
为充分挖掘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帮助百姓增收,当地政府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有土坯房进行了修缮,在村里兴建了富有特色的标志性入口景观、村史馆等,发展起了红色旅游业。建成后,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给当地村民带来不少收入。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帮助引进现代绿色农业产业,提供扶贫资金贷款、技术培训等。农业园种植了包括西红柿、茄子等蔬菜,蔬菜成熟后有农村合作社统销,帮助村名解决了后顾之忧。
相比之前村民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的华屋村用“红色+绿色”产业带动百姓增收,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田坞村:农田里“书画”致富新篇章
“哇,南瓜上的字好美啊!原来蔬菜还可以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生产出这样的产品,真棒!”来瑞金田坞村观光的游客刘女士赞美道。由政府引进田坞村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开园当天就迎来了1700多游客的参观。
田坞村的农业观光园,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观。
2016年之前,田坞村还是瑞金叶坪乡贫困户较多的村庄,“荒地众多、土地贫瘠、农田水利系统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当地村民年收入不超过一万元。”叶坪乡乡长朱胜江介绍道。
去年,经招商引资,田坞村的900余亩土地流转给一家公司经营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包括现代高效农业观光示范园和农业生产实地园。经过半年的开发、改造,投资约3.5亿元,以“园区景区化、农旅文一体化”为发展理念的现代高效农业园正式建成开园,已游客多达4万人次,给田坞村快速带来了经济回报。
园区投入生产以来,村民可以通过资金入股、劳力入股等形式增收。特别是贫困户仅务工一项月收入可达3000元。
不仅如此,这家公司还一次性支付土地流转费用,给当地村民提供技术培训,提升村民的职业技能,比如教村民在农业产品上进行艺术创作(南瓜上雕刻、写书法等),提升产品的内在价值,使村民收入实现了翻番,年收入达三、四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