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沁:精准扶贫的触“电”思路

发布时间: 2017-05-09 09:54:25 | 来源: 青海日报 | 作者: 马 琴 | 责任编辑: 张昊

关键词: 电商 玛沁县 冷链物流 扶贫模式 白藏羊 牧区 互联网 示范县 物流配送 创业就业

  通讯员 马 琴

  玛沁,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距离西宁市400多公里的牧业县,人口稀少、产业结构单一,如何实施精准扶贫?

  玛沁县给出的答案是:用互联网思维,实施被动脱贫与主动脱贫相结合的扶贫模式。

  互联网以及基于互联网基础下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是,对于从未触“电”的玛沁而言,农畜产品质量很好,但销售困难;地处高原,但经济思维远未站在互联网高处。

  玛沁县没有等靠要,经过积极争取,2016年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利用这一契机,该县结合商贸流通业态落后、产品流通难度大等实际,积极谋划,制定了《玛沁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并出台《关于加快玛沁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全面推动电商扶贫助力。

  发展牧区电商,专业引导是基础。经过严格筛选和招投标,玛沁县引进以青海朝阳国家电商基地为龙头的八大专业公司为实施主体,以此为引领,规划建设1个县级运营中心、6个乡镇服务站和15个村级服务点。服务站点将发挥电商末端的职能,提供网络代买代卖、便民服务等,还将成为物流配送的终端节点和信息发布收集的重要环节,带动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向纵深推进。

  为全面建好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玛沁县自筹资金500余万元,建设1800平方米的县级公共服务中心。这个中心叠加政策指引、电商业务综合受理、物流快递管理、电商文化展示、企业展示和文化旅游资源推介展示等功能。

  发展牧区电商,双向物流是关键。玛沁县与全省牧区县一样,双向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是一个短板。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如何有效解决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农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的问题?玛沁县将根据实际和三级服务网点建设情况,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强化区域物流软、硬件建设,通过覆盖县、乡、村的三级配送体系,实现县域内物流配送72小时以内送达。

  发展牧区电商,品牌建设是保证。玛沁县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发掘具有良好市场潜力的特色商品,完善QS、SC、小作坊等相关认证,培育“白藏羊”等2个以上地方特色品牌,打造有机藏羊、牦牛肉、乳制品等核心产品。

  发展牧区电商,产品销售是核心。在做好物流、品牌基础上,为实现农产品到农商品的转化,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玛沁优联农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在果洛州有机产业园区投资5000万元建设电商扶贫产业园,建设标准化生产厂房和设施,提高产品附加值,使本地化农畜商品顺利进入商超和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同时,积极对接京东、淘宝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设“玛沁地方特色馆”,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进行广告精准投放,提升互联网交易规模。

  为扎实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工作,打造牧区精准扶贫新模式,玛沁县委、县政府还积极筹措资金,计划投资1800万元配套建设5000平方米的玛沁县民族特色产业孵化发展基地,孵化基地将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从办公场地、政策扶持、信息配套等方面给予入驻企业全方位的扶持。与此同时,通过出台鼓励政策、培训等多种手段促进本地青年、返乡大学生、建档立卡贫困户、退伍军人等各类人群开展分销、开设网店、微营销等方式实现创业就业,项目建设期计划实现本地人口创业就业500人以上,入驻电商企业35家,培育网店100家以上。

  拥抱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思维、电商理念,让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助力,被动脱贫与主动脱贫成为新常态。玛沁,一个远离省城的牧业县,正大步迈在精准扶贫新路上,一个可复制推广的电子商务进牧区的成功经验呼之欲出。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