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5月4日电 题:孵鸭苗脱贫致富记
新华社记者 沈汝发
“厂里的智能孵化机正在孵化近1万枚鸭蛋,再过两三天,鸭苗就可以出来了。”3日,正在核查孵化机温度的林华荣说,“现在还不是高峰期,如果在鸭苗预订高峰期,几乎每天都得出产2万只鸭苗才够卖。”
林华荣是福建英华农牧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据其介绍,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孵鸭就进入年高产阶段,产量最多时,一天能孵化2.5万只,全年孵化鸭苗可达60万只。
从依靠人工炒谷子的原始方法育苗到用电培育孵化,再到利用光伏发电,近年来,林华荣借力于“电”,将自身的孵鸭作坊发展到如今拥有近1000平方米的鸭苗培育厂,厂房内拥有30台先进的全自动箱体式孵化机。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还是使用炒谷子,通过热能传递的方式孵化鸭苗,时间长,还需要雇好几个人。育苗时间周期和人工劳动力等方面都十分紧张,且收益不高。”林华荣回忆说。
经过几年发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林华荣的公司拥有了第一台孵化机。“那时还是自己生产的半自动的孵化机,需要用手工摇荡,虽然进步了,但是工人成本并没有降下来,效益也差了不少。”林华荣说,“到了2000年,我们才开始真正使用全自动的智能孵化机。”
自从开始用电孵化鸭苗以后,林华荣的生意越做越大。他通过电培育孵化出来的红头大种正番鸭苗和四点花番鸭苗的产量提高了,销路也越来越广,最远的有销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2016年底,林华荣又从朋友那了解到光伏发电,回家后立即到营业厅申办了光伏发电。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安装,上杭供电公司帮助林华荣公司用上了光伏发电,每月可节省电费3000多元。
“能源发生变化后,我的鸭苗质量、产量都比原来高了很多,劳动力也省出来了。” “电能替代”理念的转变,让林华荣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