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织路成网兴业富民

发布时间: 2017-04-27 09:54:41 | 来源: 湖北日报 | 作者: 石斌 潘庆芳 | 责任编辑: 张昊

关键词: 韵达,安保工程,栽植模式,油菜花节,成网

扶贫开发,交通先行。

“十三五”开局之年,省交通厅始终把交通扶贫开发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响精准扶贫提档升级战。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重点加大县乡道路资源、旅游路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连通联网和产业园区路建设,助推扶贫开发。

截至目前,一系列数据展示交通扶贫开发的新成就:

——新改扩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5126公里,农村危桥改造项目194座,安保工程达到2233公里;

——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百千万工程”投资175.9亿元,其中百条示范路74.8亿元,千座连心桥6.6亿元,万里扶贫路94.5亿元;

——大别山红色旅游路、秦巴山环库生态路、武陵山清江画廊路、幕阜山香泉特色路等4条总长3813公里的特色扶贫路基本建成,已经发挥经济效益,支线建设和路网完善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何光中介绍,省交通运输厅将国家和省分别确定的52个贫困县市区和4821个重点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全部纳入交通扶贫专项规划,到2019年,湖北贫困地区将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升级”通村公路乡村百姓脱贫步子越迈越大

“由于路面刚刚经过了一番修整,10多处路陡弯急处也加固了水泥防撞墩,路比以前平稳安全。于是,年初我把李果的种植规模从最初的50亩扩大到150亩,专门配备了一台东风中型货车往返于这条环村公路,我会亲自上阵,拉苗送货。”远安鹿苑村的商人王波义乐呵呵地说。

鹿苑村,素以种植李果闻名内外,这里拥有近2000亩果品基地。经过两年时间,路面扩宽、修复平整、安全防护加固,升级后的环村公路让深山“宝贝”充分焕发了活力,当地3万多群众步入脱贫致富快车道。

乡村百姓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顺当,离不开湖北交通运输部门把道路质量和安全记在心里、扛在肩上。通过健全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完善督促考核办法,在各县市设立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明确基层管理人员和经费给予保障,努力实现农村公路管养人员定编定岗,建立起管养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政府监督,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的农村公路质量保证体系,结合水毁恢复重建工作,加强新改建农村公路的工程质量监管。同时,指导和督促各地新改建农村公路要同步建设交通安全、排水和防护设施,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

开展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培训班,宣传各地农村公路管养先进经验,加强农村公路执法力度,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超限运输及其他各类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等行为,逐步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格局。

同时,推进召开“四好农村路”现场会,重点创建考核一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通过激励政策和奖惩措施,强化典型引领,树立学习标杆,充分调动各地创建工作积极性。

恩施白果乡采取村支两委会议推荐、公路中心实地考察相结合方式,择优选定农村公路规范化管养人员,创造性地聘用起当地村民,让村民自己当起管路养路的“家长”;宜昌长阳首创“路长制”,推行责任区勤务模式,在每条乡村主干道都配备“路长”,为村民提供“一对一”服务,对村道交通秩序、路容路貌和环境卫生等实施全面综合管理。“升级后的通村公路,有了安全防撞墩,有了标牌标线,路面也更宽了,还配有专门的管养和安全守护员,这将极大提升乡村道路运输能力,助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老百姓脱贫的步子越迈越大。”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姜友生说。

2017年,湖北省启动实施“455”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力争用4年时间,建立“省、市、县、乡、村”5级联动机制及责任体系,计划省级财政投入50亿元,基本完成国省道、县道、乡道及通客运班车村道的安防工程建设。今年,湖北将实现农村公路窄路面加宽改造944.5公里,农村公路桥梁建设2956.8延米,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10047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83座。

“织网”特色公路快进慢游成“交通+旅游”风尚

三月刚到,黄冈徐家坪村的个体户秦冲豪便将自家的鱼塘圈了起来,生意又添新项目——垂钓。徐家坪村,在英山桃花冲至白马石公路线上,属于大别山红色旅游的支线路段,目前很多支线项目正顺利推进,逐步结成网状,形成红色旅游经济的辐射圈。

家住武汉的刘乐民,初春时节,驾车来到了素有“小华山”之称的黄冈罗田薄刀锋景区最高峰天堂寨,相较于以前,想欣赏这藏在大别山“深闺”中的美景,在路上的时间就得超过三到四小时,可现在从拿定主意出发到到达目的地,只需一个多小时。“这真是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刘乐民笑着说道,他决定花四天时间好好转转。

围绕大别山红色旅游主线,当地交通运输部门除建设10条旅游支线外,全力疏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加上对接的高速公路和省道,目前县县有国道,乡镇有省道,农村公路“快进”网络已经形成;而秦巴山环库生态路、武陵山清江画廊路、幕阜山香泉特色路,当地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打通断头路,改造危桥,疏通村道,科学布局,结网补缺,正在积极优化特色公路“快进”版图。

2017年,湖北交通运输部门积极落实深化交通运输部关于打造农村公路“快进慢游”旅游工程的要求,依托地方综合交通区位优势,在全省打造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民航、高等级公路等构建的“快进”交通网络,提高农村公路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实现旅客远距离快速进出。同时,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省公路局局长熊友山表示:“农村公路‘快进慢游’服务体系,极大活跃了乡村旅游,催生了桃花节、油菜花节、杨梅节等特色节会,聚集了人气,兴旺了产业,增加了村民收入,实现农村旅游市场供给由浅层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从浅层服务向深度服务转变。”

湖北“交通+旅游”已经深度融合,成为服务地方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新增长点。统计显示,大别山红色旅游路、秦巴山环库生态路、武陵山清江画廊路、幕阜山香泉特色路等4条特色扶贫路带动了30多个产业的发展,惠及了29个贫困县、800多万贫困人口。

“铺设”产业链条农村公路成地方经济发展辐射圈

站在黄丝村口,远远望去,一条水泥路串起大片的池塘,水中央竖起了织网,有养鱼的,有养莲的……

洪湖黄丝村,省交通运输厅精准扶贫对口村,已投入资金200万元,新建了1座“连心桥”,硬化了村路30多公里,并且依托洪湖特有的虾蟹资源,驻村工作队带领养殖户到外地取经学习,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模式。

随着产业越做越大,驻村工作队为了方便水产品对外运输,采取了工作队出资、村民出力的方式,为千亩虾蟹养殖池塘修建了4条共18公里的生产路。如今,乡间村路转身变为了一条富民的产业路,这里有“鱼莲共生”综合养殖基地、乡村休闲旅游苗圃基地、水产养殖基地。

湖北交通运输部门将交通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做好顶层设计规划,通过在农村公路沿线精准培育产业链条,整合资源,科学布局,促进企业抱团发展、集约发展。

恩施的恩鹤公路,被人们称为“紫油厚朴百里长廊”,农民王德喜就是亲眼目睹恩鹤公路从开建到修通,从狭窄到扩宽,再到织路成网,他也从一个种植厚朴的个体户,经营自家后山的200亩地,到加盟恩施济源药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变身小老板,成为恩施新塘乡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恩鹤公路辐射重点老区高山乡镇,囊括新塘乡、红土乡、椿木营乡、中营乡,恩施市政府布局产业集群发展,4个乡各培植1个村作为重点扶持厚朴产业发展的专业村,发展面积19万亩。又借鉴立体农业的发展模式,开发了紫油厚朴、竹节参、金银花、菜豆立体栽植模式,并建立以恩施商家湾林场为主体的“厚朴主题公园”,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研教学、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湖北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产业路发展的样本。以农村公路为依托,结合当地实际产业资源优势,科学培育产业链条。咸宁通山,将公路建设与产业基地精准对接,助力村镇油茶基地、橘橙基地、楠竹基地、农业观光园基地、特色农家乐基地等产业基地建设;十堰竹山,将村路布局与当地特产生产相结合,形成了苗木花卉、猕猴桃、茶叶的产业集聚带;黄冈罗田,沿村路种植板栗,形成了长达40公里的板栗产业带;恩施利川,重点围绕旅游景点、农家乐、生态园等,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完成产业发展布局。

以对接产业脱贫为突破口,湖北交通实现了精准扶贫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转变。据统计,2016年,湖北共实现147万人脱贫、1601个村出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加快推进。2017年,湖北将加快实施贫困地区资源、旅游及产业路建设366公里,重点贫困村村级产业路1300公里,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农村公路连通联网和通产业园区路建设,加速当地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撮合”三级平台 快递编码入村山货家门口寄件

曾经,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是一道坎,快递公司只能到乡镇,村民寄件或收件要到乡镇,费时费力费钱,很大原因是,以前各大物流公司的编码只编到乡镇一级,没有编到村组。如今,湖北交通运输部门创新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将原有的物流信息平台充分“撮合”,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建设,覆盖90%以上村组的物流编码,打通了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张江,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过完年后不用再像村里其他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出门打工。2016年底,他主动联系了赤壁茶庵岭镇里的物流点,把家里闲置的一间屋子简单装饰,成立了白石村第一个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并兼做超市生意,卖些日用百货,这个服务站成了村里百姓售卖山货特产的主要渠道。

徐秋凤,家里的后山坡上种了一些茶叶,一大早她将几年前就烘焙的砖茶利索地装了一箱,手提着来到张江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现在不用像去年那样,为了卖点茶叶,得往返村镇,费时费力。”徐秋凤说,“政府的服务站搞得太好了,只要把货一搁,扫码编码收件,让咱老百姓家里的山货,在家门口就能够寄到城里去。”

由政府引导、交通牵头、企业主导的农村物流三级配送网络体系的建立,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山货进城,城货下乡”的夙愿。同样,在十堰竹山、宜昌秭归也建立了这样的三级配送网络。

2016年9月,亨运竹山公司建设的竹山县物流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物流中心已建成分拨中心、仓储中心和农副土特产品展示中心,圆通、中通、韵达、天天等快递企业目前已陆续入驻。从中心出发,可通向17个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再辐射254个行政村。2016年,十堰城乡物流一体化项目实现运输收入4150万元,为农民增加收入6000万元。

而以“物流兴县”为战略定位的宜昌秭归县,在完善“客货联盟”物流网络之后,将注意力聚焦到了物流保障的“最后一百米”环节,通过推行实施村级物流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标识标牌,配置电脑开通网络,进行货品编码入村等关键步骤,精细化、流程化再上新台阶。

物流企业发展和山村百姓致富“双赢”的背后,离不开湖北交通运输部门实施的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2017年,湖北交通运输部门更是加快推动各县市编制农村物流融合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数量、布局、规模、功能,健全覆盖市、县、镇、村的“快、干、支、末”四级农村物流运输网络,探索共同配送、交商融合、客货融合、电商物流融合等多业融合发展的物流服务运营模式,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抓好乡镇五级站的升级改造。“如果说修路通车是脱贫输血,那么畅通农村物流就是增加造血功能,它既满足了农村人流、物流便捷化需求,又节约了农民的支出,是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省运管物流局局长陶维号说。

据了解,湖北省财政现在每年至少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村物流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县级物流园区(中心)35个,新改建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358个、村邮点8760个、快递服务网点10120处,为全省4000余万农民群体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精准扶贫永远在路上。交通扶贫要找准根子,探准路子,做好“交通+产业”融合,真正绣好湖北“精准扶贫”这朵花。策划 石斌 潘庆芳文图杨丽芳 高斌 方庆 赵超 徐安奇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