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扶贫协作 小投入撬动大改变

发布时间: 2017-04-24 12:29:59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 作者: 刘海 萧永航 黄毅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四川,喜德县,山沟,便桥,农业主导产业

喜德所需,什邡所能。扶贫协作,让相距千里的川西坝子上的什邡市与大凉山腹地的喜德县如同亲人一般,紧紧地连在一起。

什邡市曾是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处成都平原,资源富集,地理优势突出;喜德县地处大凉山腹地,境内多山,彝族群众占9成,全县22万人口中贫困人口接近3万。

什邡每年将拿出财政收入的0.3%对喜德进行扶贫协作。算下来一年不到500万元,钱得用在刀刃上。

使用旱厕一直是喜德当地习惯的生活方式。在地处海拔2300米的极度贫困村——热柯依达乡石洛村集中安置点,原本的规划也是修建旱厕。了解情况后,什邡市扶贫协作喜德县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计划投入资金进行改造。经测算,改造水冲式厕所,配套管网、化粪池等,再加上入户道路、路灯、太阳能等设施,需要140万元左右。

“不能让房子是新的,厕所还是老样子。”指挥长刘灿说。目前,工程正在进行中,今年5月就将完成一期45户的改造。

如今在喜德县红莫镇、依洛乡等集中安置点,当地都为农户规划建设了水厕、畜舍、沼气池,畜禽粪便入池,不再污水四溢。好习惯在新生活中养成,好风气在新居中呈现。

“拉达”在彝语中是“山沟”的意思,喜德县有个沙马拉达乡,这个乡有个拉达村,山大沟深。

指挥部项目管理组组长赵康平来到这个村的时候,站在山坡上百感交集,仅仅五六米宽的山沟,挡住了多少代人出行的步伐。村民告诉他,附近100多名村民出行,40多个学生上学,每天都要多走三五公里,遇到下雨绕得更远,大家希望能有座便桥。

经过测算,38米长、1.5米宽的便桥就能基本满足村民需求,建设费用不到50万元。赵康平说,目前便桥已经进入地勘设计阶段,今年8月,村民就能用上这座便桥。

刘灿告诉记者,每年什邡投入的扶贫协作经费不到500万元,如果要用来修路,按照山区道路造价测算,修不了10公里,而用不到50万元修一座便桥,便搭起了村民和外界连通的纽带。

自开展扶贫协作以来,什邡市委书记季涛已是三进喜德,他表示,喜德群众所需要的,什邡将竭尽所能提供协作,这正是什邡扶贫协作喜德遵循的理念——“喜德所需,什邡所能”。

喜德县新联村支部书记高云在当地是个能人。去年,他看好树椒产业的前景,流转了100亩土地建起产业园。指挥部派来什邡的农业干部,还将灾后重建经验带到这里,协同共建“邡达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科技扶贫,树椒、番茄、草莓等多个品种已进入量产或试种。

高云说,现在有90多户农户参股,他们每年不仅可以获得每亩1000多元的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到园区务工。将来产业园壮大后,还可以搞农业观光。

核桃是凉山州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为增加核桃产出效益,指挥部在两河口镇洛呷村建起了1500亩的示范基地,引入农业公司嫁接“清香”核桃品种,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带动周边10余个乡镇的核桃产业发展。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陈凯说,目前嫁接苗长势良好,三年后挂果有望实现亩产600斤干果,市场价10元左右,每亩可收入6000元,进入丰产期,收益更加可观。

7个多月来,什邡人的足迹遍及喜德的乡镇、村落,在教育、卫生等行业建立结对共建帮扶机制,助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协作队。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