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农村贫困户的三份收入

发布时间: 2017-04-20 14:53:24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 作者: 张彬 孙清清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贫困户,农村贫困人口,农户,专业合作社,农险

“我们把散地变基地,把农户变员工;把基地变协会,农户变会员;土地变股本,农户变股东。贫困户实现了一亩地三份收入。目前,合作社已与300家贫困户签订了到户增收协议,平均每年有1200多个贫困户在基地工作,每户每年就业收入1.2万元左右。”河南省周口郸城县万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文一说。

王文一毕业于复旦大学,2013年带领25人的技术团队,在家乡流转土地500亩,创办了万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技术合作种植高新果树—美国车厘子(大樱桃),通过电子商务与浙江、上海等地600多家卖场建立供销合作,产品供不应求。

脱贫攻坚战正在全国各地展开,像王文一这样的合作社在农民脱贫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目前农村贫困人口有430万,总量居全国第三位,脱贫任务艰巨,其中周口辖5个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包含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49.61万人,不管是贫困人口还是贫困县数量均居河南省第一,是河南省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

在河南有“周口不脱贫河南就不脱贫”的说法。周口市常务副市长刘保仓表示,周口的贫困人口数量多,贫困程度深,62%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这些人没有技术,没有劳动能力,仅靠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不仅难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还会造成极大的财政负担。

据记者了解,周口市在扶贫攻坚战中,探索出“扶贫基地+金融+保险”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每年打造100个产业扶贫基地,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为基本路径,走出了“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带动一大批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周口市制定了《关于加快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每年打造100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016年,我们依托评选出的112个精准扶贫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加工业、新能源、电子商务、生态旅游等六个业态,带动9.78万人稳定脱贫,完成了总脱贫任务的六成。2017年在这个基础上再评选100-200个,到2018年实现对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全覆盖’。”周口市扶贫办主任韩华表示。

刘保仓表示,通过产业扶贫,周口实现了企业变基地、资本变股本、农户变员工的“三个转变”,贫困户获得三份收入,一是贫困户带着政府扶贫资金入股企业获得分红,二是贫困户在产业基地就业收入,三是贫困户土地流转收入。

周口通过打造扶贫基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围绕脱贫路上“零风险”,形成了“金融+保险”双管齐下的规避风险模式。

“扶贫基地每带动一个贫困户可以获得5万元的贷款,企业保证贫困户年收益率不低于5万元贷款的6%,三年后由基地偿还本金。基地、老百姓、政府、金融机构都对这个模式感到满意。金融机构解决了将钱贷给贫困户不放心的问题,产业基地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于政府来说脱贫任务完成了,现代农业也发展起来了。”韩华表示。

周口与中原农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行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农民意外风险防范机制,为脱贫攻坚撑起“保护伞”,探索“脱贫路上零风险”。

中原农险为扶贫带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人口等提供生产生活“一揽子”保险,7个贫困县通过政府财政支出和产业基地在中原农险公司的投保资金,集中2亿元建立了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在产业基地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可拿出部分基金暂代偿还,从而撬动金融贷款,促进金融机构按1:10比例放大项目贷款,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