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把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17-03-09 16:30: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张俊伟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改革措施,获得感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花了很大篇幅来论述推进改革问题。

强调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突出特点

在对去年工作的总结中,《报告》就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推进改革开放做了专门论述。在阐述今年的工作思路时,《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中求进”是“稳”和“进”的辩证统一,具体到“进”,其内涵和要求就是:“在稳的前提下要勇于进取,深入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敢于啃‘硬骨头’,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报告》还明确提出,今年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来推动我国经济“化蛹成蝶”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报告》对今年推进改革工作做了系统阐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报告提出:在“去产能”方面,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在“去库存”方面,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在“降成本”方面,把所得税减半征收的范围上限从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同时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在“补短板”方面,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等等。在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方面,《报告》也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等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加快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简并至三档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在国企国资改革方面,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方面,则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等等。

除此之外,在政府其它各项工作中,也有许多是在贯彻前些年推出的改革举措,具体如:推行分级诊疗试点,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加快流动人口进城落户步伐,则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等等。

强调推进改革的多重原因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辟出大量篇幅论述推进改革问题,是顺理成章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新常态”要求我们做出深刻的变革。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投资拉动转向投资和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成为主要矛盾。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生的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我们需要深入推进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来“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才能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顺应发展大势,高度重视改革,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10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曾专题讨论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后,中央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专门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工作。在3年多的时间里,中央深改组先后召开会议32次,部署、推动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目前,新机制、新规则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起来了。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实改革任务的“攻坚期”。伴随着改革阶段的变化,抓统筹、抓落实,使各项新规则、新机制真正运转起来,开始上升为新时期推进改革的主要矛盾。

再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快车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宗旨,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所谓“三去一降一补”,就是针对困扰经济健康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确立的改革任务。去年以来,各方面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做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后一段时期的任务,就是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快推进步伐。

上述三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就使得关于推进改革的论述成为今年《报告》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把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报告》列出的改革任务范围很广、内容复杂,要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好、贯彻好,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1.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紧跟中央步伐,在推进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的进展并不尽如人意:改革浮于表面、流于纸上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审时度势,把重心放到抓谋划、抓统筹、抓落实上。只有领导同志亲历亲为,扑下身子抓落实,广大干部、群众才会“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各项改革措施尽快地、真正落到实处。

2.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枢纽不放松,着力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关键在转变政府职能。应根据各项改革举措对政府有效履行职能的新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步伐:该退出的要坚决退出,该加强的必须加强,该转变方式的则要切实转变方式。从有效履行职能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的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均存在明显的差距,各级政府应当以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为切入点,大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探索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模式,不断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3.提高改革获得感,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当前许多的改革措施,无论是改善商业环境、推动产业升级;还是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成果功共享,都和个人、家庭、社区和企业息息相关。个人和企业是否从改革中得到实惠,直接决定了其对改革的态度,决定了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设计,着力提高公众的改革获得感。唯有此,才能充分调动公众参与改革的热情,使改革的道路越走越宽。(作者 张俊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