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科技特派员、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总农艺师、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喜欢在全国两会上展示他的“宝贝”。
“赵所长,今年带什么宝贝上两会啊?”两会前夕,面对本报记者的打探,赵治海代表爽快作答:“今年我准备带3件宝贝上两会,第一件是小米油,也称小米糠油,是由谷子加工成小米后的副产品米糠提炼而成。小米油较其他油的优势是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营养价值高。米糠的合理加工开发不仅提升了谷子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来源,也将缓解我国食用油供求紧张的状况。还有两件宝贝是小米黄酒和纤维素饼干。”
赵治海告诉记者,谷子下游转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增加谷子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增加谷子消耗量,加大谷子种植面积,在节水的前提下,谷子能够保证粮食的有效供给,适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
每年两会期间,赵治海都不忘推介自己的得意之作。2012年,他拎着瓶酒参加两会,制酒的原料叫作“张杂谷”。2014年,他在会上亮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张杂谷”磨成的谷草粉,作为饲料,这种粉末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都比其他饲草高,可以替代进口苜蓿。2016年,他带了一包谷子面,每天冲二两糊糊当早餐,稳血糖。
作为国家谷子体系岗位专家,赵治海潜心钻研“张杂谷”30多年。“张杂谷”以高产优质抗旱节水闻名于世,其系列品种一般比常规谷子增产30%,最高亩产突破810公斤,创造了世界谷子高产纪录,已在全国推广2000多万亩,增产粮食20多亿公斤,为我国粮食安全和节约宝贵的地下水资源作出了贡献,并帮助许多农民脱离了贫困。让赵治海感到遗憾的是,作为“张杂谷”的发源地,张家口市部分贫困山区的老百姓还没有从中受益。
2015年科技部实施“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赵治海认为“张杂谷”一定能在其中大有作为。他主动申请参加该项计划,与张家口市宣化县签订了协议,开展“三区”科技服务工作。
宣化县东望山乡严重缺水,村民生活困难,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是贫困县的贫困乡。经过调查研究,赵治海将东望山乡选为科技扶贫突破口。他认为,该乡耕地虽然77%是旱坡地,但年平均降雨量达到360毫米左右,适合“张杂谷”生长需要。他为该乡规划了以大力开展“张杂谷”技术培训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筛选“张杂谷”适宜品种,研究引进配套高产栽培措施为技术支撑,以试验探索谷子饲草饲料转化为主要抓手的“张杂谷”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赵治海和当地技术人员组成“农技专家咨询团”,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专家指导、种植大户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工作。他还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7项,培训农民4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800余份。
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赵治海在东望山乡青边口村、葛峪堡村建立3600亩“张杂谷”高产高效示范田,引进“张杂谷12号”等4个新品种,引进水肥一体化半膜覆盖技术200亩,旱坡地半膜覆盖技术2400亩,探索丘陵旱作区中低产田杂交谷子高产栽培技术新模式。全部实行艺机一体化衔进技术,谷子生产过程的耕种、打药、除草、收割等农艺过程全部采用机械化统一管理。
经过一年的努力,示范区“张杂谷”喜获丰收,平均亩产350公斤,最高亩产560公斤。特别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改善了播种质量,提高了劳动效率,为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张杂谷”奠定了基础。
赵治海与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东望山乡宣化禾美联合社等单位合作,共同开展牛、羊、鸡等多种畜禽日粮配方饲喂试验,积累了一系列谷子做饲草饲料的科学数据。目前东望山乡禾美联合社累计完成投资1亿多元,建立高标准优质饲料基地1万亩,年产优质谷子饲草0.3万吨,为推动谷草饲料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科技扶贫,一颗颗小谷粒,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