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百色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杨春庭接受记者采访 王东海 摄影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广西讯(记者王东海)2月27日, 记者随“脱贫攻坚看广西”网络媒体行来到百色市,百色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立下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军令状”,吹响了“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冲锋号。
百色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杨春庭告诉记者,2016年,百色市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脱贫摘帽任务,全市有右江、田阳、田东三个县达到县区脱帽标准,13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1.84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0.5%下降到2016年底的14.66%,可以说脱贫攻坚首战告捷。该市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力量、创新工作机制、拓宽产业渠道、完善保障措施,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共整合投入扶贫资金60多亿元,实现右江区、田阳县和田东县脱贫摘帽,134个贫困村和21.84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推“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扶贫模式
田阳县在 “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移民搬迁5494户23550人,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那坡镇尚兴村弄蕉屯是田阳县通过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发展后续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图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莫文珍向记者介绍芒果如何让农民致富。王东海 摄影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莫文珍向记者介绍,1987年,他率先带领谷隆屯16户83人走出石山区到弄蕉屯承包荒坡450亩,主要发展芒果、甘蔗、木薯种植,搬迁农民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达800元,是原居住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使生活在大石山区的其他农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随后,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先后规划建设了安楼坡、平旺、那西、绿务、马尾松、平朴、那桃、弄蕉、红岭坡、那合、兴鸿、兴安、定弄等13处移民安置点,移民搬迁275户1348人。
政府还帮助搬迁群众科学分析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对当时种植的芒果、甘蔗、木薯产业进行了比较筛选,最终选定芒果作为本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弄蕉屯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全村扩大种植芒果3200亩,芒果喜获丰收,群众收入逐年提高,并辐射带动弄坡、敢亮、那驮等村周边群众种植芒果8000多亩。2016年尚兴村仅芒果产业实现收入近千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520元。芒果已成为全村增收富民的支柱产业。大部分群众都建起了宽敞的“芒果楼”,购置了汽车、摩托车、农用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中高档器具,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尚兴村在自身芒果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还带动全县适合种植芒果的乡村发展芒果产业。随着全县芒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芒果产业也由单一的种植向采后清洗、分级、打蜡、包装、预冷、运销、加工等方向发展,既拉长了产业链,吸纳农民就业增收,又保持了种植环节的稳定增收。
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企业发展与农村脱贫双赢
右江区永乐镇濑浩新村共125户510人,耕地面积393亩,特色农业有小番茄、芒果、西瓜等,是右江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016年人均纯收入11250元。
图为红谷公司经理向记者们展示如何通过网络来交易。王东海 摄影
濑浩新村依山而建,规划总面积约218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广大村民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和生产模式,积极发展规模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养殖、精品瓜果种植以及本地风味食品加工、商贸业等,从以往的单一农业,逐渐转向以旅游为主、商农结合的新产业模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濑浩特色资源优势的脱贫增收带动作用,永乐镇积极探索“党旗领航 村企共建”的新路子,引进广西百色红谷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引导公司充分利用濑浩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社员)+连锁店”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村脱贫双赢。公司通过帮项目、帮技术、帮资金及合作开发等途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濑浩新村形成了以小番茄、西瓜为主导的特色种植业,全村共种植小番茄250亩,西瓜120亩,仅此一项就为村民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在濑浩新村的辐射带动下,2016年,全镇共种植小番茄5800亩,西瓜1.8万亩。
通过搭电子商务、信息共享、咨询服务、政策支持、培训学习等五大服务平台,组织本土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党员示范户和群众创业群体入驻“百农”平台开展创新创业、触网创业,由电商协会收集建立圣女果、芒果、西瓜等多个永乐特色物产,组织电商企业、农村经济能人进行产品全网大展销。今年以来全村利用网络卖圣女果、芒果等瓜果约17万斤。在红谷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培训带动下,全镇目前约有13户群众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并通过网络销售芒果、圣女果约1.6万斤。
实施“五个一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百色市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面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五个一行动”,即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提供一份健康教育处方、落实一名家庭签约医生、建立一项医疗保障制度衔接、购买一份健康扶贫保险,全面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为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市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行动”,对于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为百色华润希望小镇村民居住的小洋房。王东海 摄影
建立全国金融扶贫改革首个实验示范区
2015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农发行总行批复将百色列为全国第一个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通过“先行先试、以点带面、试点总结、全区推广”,打造在全系统可借鉴、可复制的“百色模式”。目前,百色共成立扶贫投融资平台公司26家,共签订意向性贷款协议125亿元,已审批73.5亿元,投放扶贫信贷35亿元;加快落实扶贫小额信贷,累计获得小额信贷贫困户7.34万户,发放扶贫贷款35.65亿元;推进股权量化,强化资产收益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投入6.9亿元,受益贫困户2.19万户。自百色成为全国第一个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以来,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摘掉了“穷帽”,告别了贫困。
随着百色创建全国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的不断深入推进,贫困户获得贷款后却没有好的脱贫项目,使得这笔扶贫贷款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为了突破这一“瓶颈”,百色探索出了“平台助推、金融扶持、带资入股、固定分红”的政策性金融扶贫“百色模式”,即百色各县(市、区)对辖区内所有企业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摸底排查,把有发展前景、有资金需求、无不良记录、法人品行端正、愿意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土地流转等农业产业方面有作为的企业大户,作为贫困户贷款入股备选企业。金融企业则给授信贫困户发放贷款,政府负责贴息。而贫困户则以在金融部门借到的贷款入股参与企业或者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或养殖项目中,年底获得固定分红。这种扶贫新模式,不仅让农民有收入、银行有业务、企业有发展,实现三方共赢,也为百色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