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新泰市地处山东省中部,现有贫困户15206户25610人,数量大、分布散。今年以来,新泰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和主引擎,创新实施“三个四”产业扶贫模式,着力促融合、强联结、优服务,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大产业、实施大扶贫的精准脱贫之路,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统筹规划精准到人
新泰市按照“扶贫抓产业、产业抓片区、片区育龙头、龙头领项目、项目连农户”的思路,广泛吸纳贫困户进入产业链条,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贫困户70%以上的收入来自产业。
规划落镇。按照一镇一业、多镇一业的原则,科学谋划乡镇街道的产业布局和扶贫模式,确定了以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光伏产业、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扶贫产业;并以产业相近或产业辐射为标准,重点打造以汶南电商、石莱茶叶、翟镇光伏农业、龙廷生态旅游等为核心的8个片区,将720个村的1.9万名贫困人口纳入攻坚片区,实现了产业集中、连片开发。
项目进家。坚持定向施策,建立贫困户帮扶“项目库”和脱贫“信息库”,逐户逐人确定产业增收项目,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脱贫菜单。目前,全市已谋划储备各类扶贫项目1560个,落实产业增收项目875个。
服务到人。深入开展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三送”服务活动,组建农业、家政、科技、电商、党政五支队伍,进村入户宣传政策信息、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岗位套餐”,让贫困群众吃上“定心丸”。
因地制宜产业扶贫
坚持“菜单式”服务、个性化帮扶与“融合式”推进相结合,创新实施四大产业引领行动,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同步双赢。
现代农业引领。突出三大主体:一是龙头企业担力。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核心支撑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就业、订单、承包、虚拟岗位等方式增收致富。二是现代园区发力。依托农业园区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优势,推行“园区+农户”模式,以务工、承包、托管等方式帮扶贫困户脱贫。三是合作社出力。引导合作社利用市场、信息、技术等要素,吸纳贫困户流转土地赚“租金”、基地打工挣“薪金”、土地入股分“股金”、包产包销翻“本金”,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光伏产业引领。推行两类模式:一是集中式。抢抓新泰被列入国家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新机遇,投资200亿元规划建设200万千瓦农光互补示范基地,建8万亩设施农业大棚,配套发展物流运输、仓储批发、观光旅游等相关产业。该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大棚承包等方式。目前,带动周边村居110户210名贫困群众脱贫。二是分布式。整合上级扶贫专项资金,利用村集体和贫困户的屋顶或院落,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收益由贫困村和贫困户按比例分成,帮扶贫困户长期获得收益、实现稳定增收。
软硬支持四轮驱动
统筹资源要素,汇集各方力量,构建起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产业扶贫大格局。一是责任推动。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砸实乡镇党委书记、管理区书记、村居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四级责任。建立市、镇、管区、村四级平台,实现扶贫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管理对接。二是设施拉动。市财政设立扶贫专项资金1070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3000万元、农村社区建设资金1000万元,乡镇街道列支扶贫资金1200余万元,实施改电、改路、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强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提高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帮扶带动。深入开展“双千双万”驻村帮扶、百企帮百村、同心助力扶贫、志愿先锋在行动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县级领导、机关干部、企业、群团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实现了对贫困户面对面服务、点对点联系、一对一帮扶。四是机制促动。建立督导调度机制,实行机关与群众“双评议”、部门和乡镇“双考核”、包村干部与党委书记“双追究”考核问责制,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