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扶贫重“输血”更重“造血”

发布时间: 2017-02-15 10:33:16 | 来源: 农民日报 | 作者: 阎红玉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输血,造血,贫困户,光伏产业,扶贫资金

本报记者阎红玉

近日,记者来到吉林省磐石市采访。在磐石市松山镇东北岔村,今年51岁的贫困户李晓军告诉记者:“2016年我家没有种地,只出了耕地和人工,到年底,我收入了2.6万元钱,效益是种玉米的两倍还多!”

“要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就要帮助他们找到‘输血’和‘造血’功能,找到风险低、效益高的产业项目。2016年年初,我们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包保单位的帮助下,跟山西省一家中草药材龙头企业达成了脱贫项目合作。商家出种苗、肥料、技术、地租和工钱,本村的贫困户只需要出耕地、出劳力,为商家代种中草药就行了,这样做,风险极低,每公顷地每年保底收入2.6万元。”东北岔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宝说。

2016年,磐石市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市委、市政府从贫困户的实际着想,从全市迈入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理顺“输血”与“造血”功能,加速脱贫攻坚进程。

磐石市有20个省级贫困村,贫困人口15428人。这些贫困人口无资金、无动力、无能力,真得很需要“输血”。然而怎样“输血”,成了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他们认为“输血”首先是输动力,要从思想上调动起贫困人口脱贫的积极性,让贫困户主动参与“造血”,现在全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都参与到种植、养殖和光伏产业之中。第二是输财力物力,全市通过产业扶持、发放基金贷款、转移就业三管齐下的方式,来鼓励贫困户“造血”。市里设立了磐石市脱贫基金,政府出资500万元,撬动银行资金5000万元,用于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合作社、企业贷款。目前,已经发放脱贫基金贷款811万元,是担保资金的1.6倍,实施了扶贫开发投融资项目126个,受益贫困户190户。第三是输科技输智力,通过助学、科技下乡、电商扶贫等方式找准扶贫项目。贫困人口通过“输血”找回了尊严,增强了“造血”的底气。

例如发展芦笋种植产业。现在,全市有6个村共投资585万元,建设芦笋大棚353栋,带动贫困户210户330人脱贫。石嘴镇永丰村和牟家村共投资226万元,建设芦笋大棚147栋,带动85户脱贫。烟筒山镇大黑山村投资316.6万元,建设大棚180栋,在棚内间种花卉和果蔬类作物,2016年销售收入66.6万元,纯收益43.6万元,带动24户脱贫。

又如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全市有10个村种植中草药620公顷,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共销售中草药5130吨,销售收入2080万元,收益1530万元,带动贫困户370户596人脱贫,户均增收1850元。其中,朝阳山镇张家炉村成立黄芪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签订订单,种植黄芪70公顷,每亩收益2800元,带动全市6个乡镇共种植黄芪500公顷,年产5000吨,收益1400万元,带动贫困户110户。松山镇东北岔村依托本地的松山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山西晋中盛晋农业开发公司投资640万元,建成占地52公顷的中草药材种植园区,带动21户贫困户,还扶持5户没有劳力的贫困户庭院种植31号柴胡脱贫。

据了解,截至2016年年底,磐石市各种扶贫资金用于发展产业项目比例达100%。全市有3783户贫困户参加了新型经济合作体,参加比例占贫困户的35.9%。全市已完成12个贫困村出列,6916户10229人实现脱贫,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20.3%,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少到3631户5199人,贫困发生率为1.56%,通过核查脱贫准确率为100%。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