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初春的寒冷挡不住延安人砥砺前行、追赶超越的步伐。延安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春节前夕回延安视察时的亲切嘱托,铆足了劲儿,一个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喜人局面正在形成。
延安梁家河是总书记当年插队锻炼七年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一直是总书记牵挂的事。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我们来到了梁家河村。村上正在闹秧歌,锣鼓喧天,彩扇飞舞,共庆一年的丰收喜悦。村民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给革命老区百姓带来的好处。
村民梁玉金边做油馍馍边说道:“一到过年,最想念的就是老伴做的油馍馍,习总书记在这里待了七年,最爱吃这个油馍馍啦。”油馍馍是陕北人过年的一种重要食品,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做。梁玉金是村里当年送习近平总书记上大学步行到县城的几个年轻人中的一位。“近平总书记对梁家河的感情深,走到哪里也忘不了咱梁家河,他最关心的,就是梁家河的变化和乡亲父老的生活情况。如今我们家家户户有了产业,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下他可以放心了。”梁玉金笑着说着。
今天的梁家河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又上了一个台阶。今年,村民们搬到镇上的楼房里,家家住上了新房子;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也回来了,有了自己的产业。村上以“打造一个品牌、三个基地”为总目标,将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山地苹果和养殖产业。去年,成立乡村旅游有限公司,村上共接待游客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0余万元。如今,梁家河的苹果已经形成气候,打响了“张卫庞”“梁家河”等高端品牌,小米已成了西部知名品牌,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说起村里两年来的新变化,老支书石春阳说:“前年,总书记回到了我们村,看望了全村的父老乡亲。两年来,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均收入达到了17987元。我们梁家河人就是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奔小康。”
阳光照耀着刘金莲家的小院,小小的窑洞显得格外温暖。总书记当年的房东刘金莲自豪地说:“近平总书记的心里有我们老百姓,2015年他一进院子就认出了我,他说,你是太平婆姨。我当时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给老娘刘金莲做饭的女儿张彩云是个性格开朗、干事业的人。她一边压饸饹一边说:“总书记心里装着咱农民,我们梁家河人一定要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我经营的梁家河小米生意很好,大都网上订购了,以后要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老区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事。两年来,延安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率先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阶段性目标,制定了移民搬迁、产业培育、能力提升、整村推进、救助兜底、包村联户六大扶贫举措。延安明确提出,2018年,延安要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脱贫。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总决战在黄土地上打响了。
“我以前住在村子里,就一个烂土窑,离城里30多里路,路不好,班车不走我们村,头疼、感冒也看不了,现在政策好了,交了3万元住着50平方米的房子,特别敞亮,环境又好,干什么都很方便。”黄龙县石堡镇泄湖村贫困户阮西凤,今年77岁,说起现在的光景,她满脸都是笑意。雪后的黄龙寒意阵阵,白马滩镇仰面村的贫困户王妙叶的家中却温暖如春,50平方米的房间,两室一厅,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都被收拾得整整齐齐。“以前住在土窑里,到了冬天要生火、打炉子,一不烧火冷得受不了,现在搬进麻地湾小区,有了壁挂炉,家里又干净、又暖和,上街、买菜什么的都方便得很。”
黄龙县移民搬迁办主任陈东明说,“精准脱贫”解决了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增加了就业岗位,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有保障。目前,我县2015年的贫困户已经分房到户,2016年贫困户住房安置工作已经完成了征地工作。
沿着平坦的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从南到北,沿途记者看到一个个安置小区拔地而起,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在群山环抱中显得格外亮眼。来到国定贫困县延川县,适逢寒假,在永坪镇南坪安置小区贫困户张平家中,几个孙儿在宽敞的客厅里嬉戏打闹,桌子上摆放着水果零食,61岁的张平看起来气色特别好,眼里充满笑意。“以前在村里住两个烂石窑,快塌了,一下雨都不敢住,就在附近租房住。后来政策好了,花了6万元就住进了楼房,亮堂堂的,心情都好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延安市一次性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3.29万户8.06万人,2018年全部搬入新址居住。全市集中安置点73个,集中安置户数3.04万户。
目前,延安全市13个县区全面推行特困户先住院治疗后结算制度。同时,对4.86万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面落实了低保、养老、五保、高龄补贴等现行各类社会保障性政策。
据悉,延安通过两年的扶贫攻坚,到2016年,已有3.81万户、9.01万贫困人口脱贫,宝塔、安塞、子长、甘泉4县区贫困人口已整体脱贫。截至目前,全市在册贫困人口减少到4450户、1.02万人。
沿着延安脱贫攻坚“作战图”采访,我们亲眼看到老区延安的老百姓住上了好房子,有了好产业,过上了好日子……百姓的安居乐业梦,正在这片黄土地上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