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号文件:让农民成令人羡慕的职业关键在哪儿?

发布时间: 2017-02-08 09:22:31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张艳玲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农民收入,中央一号文件,不同产区

中国网新闻2月7日讯(记者张艳玲)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是新世纪以来的第14个一号文件,与去年一样,继续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今年的一号文件把为何进行供给侧改革及怎么改说清楚了,这是重要贡献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孔祥智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再次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孔祥智认为,这些矛盾具体表现为:部分农产品由于政策性因素导致“三量齐增”,最突出的是玉米,近年来,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都在增加,东北地区库存量超过了一年的生产量。另外,部分农产品出现区域性过剩,造成生产能力的浪费,如蔬菜,供给质量远远达不到消费者要求。大部分农产品的供给质量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突出表现在奶制品,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消费者的信心远没有恢复。

“上述问题的集中表现,2016年农民收入出现了13年来首次增幅下降,使得2020年能够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出现了疑问。因此,2017年再次聚焦供给侧改革,意义非常重大,不仅从近期着眼于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从远期或者根本上看,对于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具有很重要作用。”孔祥智说。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七大亮点

谈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孔祥智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侧重于两大方面,一是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二是改革,通过改革理顺阻碍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提高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

明确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补短板的内容。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文件强调补短板的四大方面内容,即“持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强调科技对农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作用,并强调新技术的应用,比如电商产业园;

强调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的价值以及农民收入所占的份额;

强调生态建设。文件第二个大问题即部署生态建设工作,即“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在2004年以来14个中央一号文件中是第一次把农业生态建设提到这样高的位置;

提出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2017年农业改革的任务主要是“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等方面,要通过改革解决农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矛盾,使农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同时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首次提出“三区”的概念,即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通过“三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切实将区域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这种划分方式使得农业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具体化、可操作化。有利于不同产区内政策的落实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让农民成令人羡慕的职业关键在哪儿?

“把农民变成让人羡慕的职业,主要是两个方面要取得突破,一是收入,二是劳动条件。”孔祥智说,从收入看,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仍然高居1:2.7,整体上差距仍然偏大,当然大城市郊区、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民收入已经高于城镇居民,不过不是农民中的主流。从劳动条件看,尽管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5%以上,但整体上农业机械化水平依然偏低,农业劳动强度依然偏大。因此,要想使农民变成真正使城市人羡慕的职业,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

“今年的一号文件对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农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农民收入;二是实施农业补贴、农村价格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再分配中的份额。这两个方面同等重要。”孔祥智说。

孔祥智表示,农业结构调整是篇大文章,也是一号文件的重点内容之一。文件从八个方面部署了今年的结构调整工作,而且第一次提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概念。中国农业结构调整自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了,持续了30多年的时间,调整还远没有到位,还需要继续调。

孔祥智认为,新时期的结构调整要侧重于三个层面:首先是数量上多和少的关系。主要是玉米等作物要调减,饲料等作物要调增等,这是浅层次的结构调整,通过农产品价格机制、市场机制完全可以解决。比如2016年全国玉米调减了3000万亩,超过了农业部门提出了1000万亩的目标,就是市场的作用。

其次是质量上高和低的关系,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农产品质量偏低,安全问题频发,难以满足城乡消费者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给农业环境和消费者的健康都带来负面影响,应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是长期的,根本上还是通过市场引导,但基础不是分散的小农户生产,而是组织化,即通过“公司+农户”或者“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组织起来,由公司或者合作社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由公司或者合作社负责到底,这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

再次是技术上先进和落后之间的关系,即先进技术、先进生产方式和落后技术、传统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先进的生产方式,包括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摈弃落后技术以及传统方式中不适应现代农业部分,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提高农业竞争力。

还有一点比较突出的是,今年一号文件也强调规模经营,但强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孔祥智说,2015年以来,由于粮食价格尤其是玉米价格的变动,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出现了停滞甚至下降趋势,但由社会化服务带来的规模化呈上升势头。突出表现就是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的土地托管,即全程社会化服务,给经营主体(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服务主体(由基层供销社领办的服务组织)双方都获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经验值得推广。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