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远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亮点

发布时间: 2017-02-07 16:30:06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辛闻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宋洪远,中央一号文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正式颁布,主题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指的什么样的改革?为什么要改革?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跟往年相比又有哪些亮点?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宋洪远,就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宋洪远表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和“改革”这几个词构成的。农业指的是产业,“中央一号文件”讲的是农业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是其他产业。一个产业的发展,是供给和需求都涉及到的。目前来看,矛盾问题是在供给侧、在生产端。“结构性就是在供给这一侧的生产端,它的矛盾既有总量的矛盾,也有结构的矛盾,目前突出的问题是结构的矛盾。”

宋洪远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通过改革的办法,要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样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倒过来从逻辑上解释: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解决农业供给侧的问题。这就是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什么要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宋洪远介绍,背景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动能动力不足。“比方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重要表现就是出现了‘两个降’: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也就是下降,我说的是增幅;二是财政收入增幅的下降。”宋洪远指出,这两个增幅的下降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有影响。经济增长幅度的减缓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减少,就业机会的减少会对农民工的外出就业产生影响。财政收入增幅的减缓和下降,会给农业收入的投资和补贴产生影响,这对农民增收也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结构性的矛盾问题。”

第二个方面,农业发展自身也出现了问题。“从供给关系来看,总量是平衡的,甚至还是供给略大于需求。粮食通过十二连增之后,库存还在增加,有的品种的库存还比较高,但有的品种还出现短缺。这样就由总量的问题变成结构性的问题,有的产品多了,有的产品还少了,这就是一个结构性矛盾。”

第三个问题,导致这个矛盾的原因也是结构性的。一方面是资源环境的约束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人多、地少、水缺,这个状况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还在加剧。”同样,生产成本上升也是结构性问题。还有就是由于结构性矛盾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如: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农民增收的动力不足、经济发展的动能也不足。宋洪远表示,要解决动力机制的问题,就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

“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点不能不讲,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有什么不同。这次提出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比较大地讲结构性问题。第一次是在90年代的中后期,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1984年,连续这么多年的增产丰收,出现了当时的“买难卖难”的过剩问题,当时就通过结构调整解决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到了90年代后期,也就是1998年的时候,总量供求平衡,出现了阶段性的结构问题,又提出结构调整。这次在提法上没有单单用‘结构调整’这个词、‘推进结构调整’这样的说法,而是讲结构性改变。这样的提法,或者说这样的理念和过去的结构性调整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就是要看这两个提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宋洪远认为,此次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三点跟过去不同,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首先,过去讲结构性调整,主要的是要解决农产品的短期数量平衡问题。这次讲结构性改革,是要在注重数量平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品种、质量,更加注重效益、效率。

其次,过去的结构性调整,考虑更多的是农业生产结构的问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生产力范围的问题。这一次讲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在注重生产结构调整的同时,注重解决生产力问题的同时,要注重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的调整,也就是涉及到生产关系的调整。

最后,过去讲结构性调整的时候主要是从需求入手,看看跟供给有什么不同。现在要围绕需求变化,但还是从供给侧入手,从生产端入手,要发力的点就是生产端和需求端。这样涉及到深层次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体制改革的问题。

宋洪远表示,这就可以看出,结构性改革和结构调整是不同的,有联系,但更多的是有创新、有发展。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