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2月2日电(记者 何晨阳)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不少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后,一些群众开始意识到“没有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记者在宁夏西海固地区调研时,不少群众表示,现在不缺吃不缺穿,就怕得病进医院,虽然大病医保由国家兜底,但身体不好不仅影响务工耽误挣钱,更容易让整个家庭返贫。因此,运动健身成为当地不少农村群众的追求。一些群众与记者攀谈中,常提到“希望扶贫中配点体育器材”等健身诉求。
春节期间,西吉、隆德、原州等县区先后举办多种形式的农民运动会、篮球比赛等,全民健身赛事几乎成了当地春节的标配,几块香皂、一袋洗衣粉、几条毛巾等奖品,就能让群众在严寒中挥汗如雨,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农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渴求。
体育的首要作用是增强群众身体素质,但多地实践证明,体育的作用不止于此,比如农村体育运动红火的地方,当地玩牌耍赌、打架斗殴的就少,村民精气神就好。
当前,各级政府对贫困村进行精准扶贫,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日益成熟的产业正发挥积极带动作用。同时,一些帮扶部门还从搞活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力促农民健康脱贫的高度,为一些贫困村建体育场地、配运动器材。仅以宁夏为例,今年自治区体育局将为全区606个贫困村综合文化体育服务中心配置体育器材设施。
脱贫致富不仅是生活水平的改善,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在助力群众脱贫的同时,不应忽视体育扶贫、健康脱贫。让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者,对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对此,一些干部群众建议,在继续大力向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配备健身器材的同时,还应根据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多的实际,引导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激发群众运动热情。此外,还须加强体育运动的宣传推广力度,纠正部分干部群众“干农活等同于健身”的错误观念,让群众通过多领域体育知识的普及,认识、从事、爱好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让体育的溢出效应更加强大,助力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