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农家听心声:希望新一年更多人脱贫

发布时间: 2017-02-01 09:24:40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袁泉 琼达卓嘎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农家,脱贫,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湖南

春节期间,湖南省古丈县岩头寨镇磨刀村符天勇一家正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希望来年日子更红火!”

2016年,湖南省围绕脱贫攻坚战役,全年实施省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86个,直接帮扶20万贫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6万人。

周立耘 彭南科摄影报道

西藏山南加麻村,村民分红过新年

“希望新一年更多人脱贫”

本报记者 袁 泉 琼达卓嘎

辞旧迎新之际,西藏山南市琼结县加麻乡加麻村的“红星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热闹非凡。原来,合作社负责人桑珠次仁正在给村民们发年终分红,大家数着手中的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从合作社领到了2800元的工钱和6000元的分红。想用这些钱给新房子购置家具。”53岁的措姆说。

一直以来,措姆和女儿两人相依为命,住在只有16平方米的房子里,种着5亩多的地,没有多少收入。穷困潦倒的生活,时常让措姆对生活感到无助。

“4年前,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我自学编织技术,农闲时到合作社编织藏式卡垫及氆氇,不误农活,也能打工赚钱。”现如今,措姆不仅住上了宽敞的房子,且房贷也已全部还完,还自愿申请了脱贫户。

桑珠次仁说,1年来合作社积极参加各类展销活动,拓宽销售渠道,运营情况良好,不仅每户分红6000元,而且还给村里的贫困户、老党员、残疾人送去了棉被、脸盆、毛巾等节前慰问品。

4年前,听到合作社成立的消息,39岁的扎西罗布别提多高兴了,主动申请自己和妻子参加合作社。既能照顾家里的老小,还不耽误农活,扎西罗布心满意足。“今年领到了17000元的工钱,虽然不少,但来年我要干更多,把钱存起来,作为小孩的教育金和老人的养老金,让他们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白玛拉吉是低保户,丈夫耳聋、年迈,只能干点农活,无法外出打工赚钱,4年前,儿子因意外落下残疾,家里没了经济来源。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要供女儿上大学,一家人负债累累。自合作社成立以来,白玛拉吉利用自己的手艺在合作社编织氆氇和藏式卡垫。“欠的钱大部分还完了,今年领到了8000元。我想努力干活,攒更多的钱,带儿子到更好的医院检查治疗。”白玛拉吉说,合作社的收入之所以能够攒起来,是因为政府还会不定期地给低保户补助,足够一家人的开销。

加麻村红星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藏式卡垫、毛毯、藏式家具的生产、制作和销售为主,2016年总经济效益达30万元,纯利润16万元,累计发放工资10万余元。“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把合作社做强做大,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桑珠次仁说。

江西新余晓堆村,颐养之家温暖老人

“比在自家过年热闹”

本报记者 何 璐

春节期间,江西新余市渝水区鹄山乡晓堆村委的颐养之家内,一群特殊的“家人”正有说有笑。

走进屋里,身着新衣的老人们围坐在饭桌旁,边看电视边等着开饭,不时拉几句家常。厨房内,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几名工作人员正为老人们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剁肉馅、包饺子、搓丸子……为了让老人们吃好住好,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他们几天前就开始忙活,春节依然坚守在这里。

不一会儿,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肴就端上了桌,老人们互相帮着夹菜,吃得津津有味。

晓堆村委颐养之家,是去年6月建成使用的,目前住了16位老人,年龄最大的有87岁,他们的子女平常都在外务工。“今年是老人们在颐养之家的第一个春节。”晓堆村村委书记黄质平介绍,“除了让老人吃好,春节期间我们还安排了很多活动,比如棋牌、电影放映等,许多老人都住得不愿走了!”

86岁的黄民德大爷,前两天就拒绝了儿子接他回家过年的请求,“这里比家里暖和,吃饭、穿衣都有人照料,还有这么多伴儿,比在自家过年热闹。”

目前,新余市已建成运行“颐养之家”91家,总投入1400余万元,为1100余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到今年底,全市80%以上的村将建成“颐养之家”。

新疆乌鲁木齐大庙村,村民办起农家乐

“我得趁着春节多赚点”

本报记者 李亚楠

“给我准备10公斤熏马肉,我中午去取。”接到老顾客的电话,巴登和妻子努尔兰·朱玛迪力下楼走向1公里外的农家乐,春节高峰期马上来临,他们还要做些准备。

120平方米、装修精致的住宅已经让人有点惊讶了,再看到占地将近1亩的农家乐,不得不佩服这个40岁出头的哈萨克族汉子。但巴登说,他所在的新疆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大庙村,生活水准跟他差不多的人也不少。

“房子将近300平方米,政府补贴了6万元,原来的老房子折价9万元,我从银行贷了10万元,简单装修了一下就开业了。”巴登领着记者参观他的农家乐,现代风格的电视墙、彩色电视机、DVD、音响一应俱全,“客人就在这里吃饭,吃完可以唱歌,累了旁边房间有榻榻米,老人孩子可以休息。”院子里还有两座圆形毡房,可以同时接待10桌客人。

厨房旁边是他的“肉库”,挂满了风干肉,“去年5月到现在,100多只羊、5匹马、2头牛,还有1头牦牛,基本上都做成肉干了。”做了几年农家乐,村里好些人已经成了巴登的供应商,需要什么,只要一个电话就送过来。

坐上巴登的越野车,几分钟就到了他被拆了的老房子,“这土房子不到50平方米。当时说要给换房子,我第一个同意。现在,再也不怕土房子被风吹倒了。”

水西沟镇政府结合旧城改造,引进房地产开发商对大庙村部分居民进行整体搬迁,在新址建起了生态节能型农家乐旅游园区,每户村民都可以凭旧房折价换新房。“一年四季都有干净的自来水,安上太阳能热水器随时都能用上热水。”努尔兰说。这几年,巴登的生意越来越好,“一年挣十来万不是问题!”

“过春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全家出来玩。我这里离乌鲁木齐市区近,这可是我生意的小高峰,我得趁着春节多赚点儿。”巴登笑着说。

北京延庆石峡村,第一书记推销旅游资源

“盼着俺村明年人气更旺”

本报记者 贺 勇

大年初三,走进北京延庆石峡村,道路整洁、干净,不少人家的门前挂上了火红的灯笼。

“初四、初五的客房,供不应求。”经营民俗旅游的村民许芬兰说,“空心村也成热景点了,大伙儿打心里高兴。盼着俺村明年人气更旺!”

石峡村位于延庆区八达岭镇最西南端,被长城环绕,人口不到200人。青壮年基本上常年在外务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增收,成了难题。

2015年以来,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北京市委农工委分批启动了向全市600多个组织涣散村、低收入村派驻“第一书记”的工作。在北京某国企工作、曾留学英国的硕士常昊主动请缨,如愿地被派到了地理偏远、经济困难的石峡村。

上任后,常昊常吃住在农家,一起干农活,摸底村里、村民的情况。“旅游资源好,一抬头就能看见长城。有资源,就是缺包装。”常昊找出了病根儿。

常昊逢人便介绍石峡的美景,还发动身边的人宣传推广,俨然成了推销员。经过大力扶持,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过去,咱们这闲置的房子,200元一个月都没人租。现在,一套院子一年能挣将近1万元的租金。”村民周桂枝说。

除了石峡村,许多村也反映,第一书记给村里带来了一股新风。据北京市委组织部、农工委开展的调查问卷显示,第一书记的满意率达到了99.2%。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