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攻坚“精准”六招 全面完成“底线任务”

发布时间: 2017-01-26 13:56:22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作者: 林鄂平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六招,全面小康社会,底线任务,总书记,扶贫攻坚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林鄂平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就是到2020年必须兑现脱贫的承诺,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完成"底线任务"需要用"六招"下好"精准"这盘棋,迎来 "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为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社会主义中国打下关键的基础。

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十八大以来,从“扶贫攻坚”到“脱贫攻坚”,再到“底线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讲话,不断强化扶贫开发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底线任务”意味着什么?就是到2020年,必须兑现脱贫的承诺,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如果时间到了,却说实现不了,要再干几年;或者一面宣布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一面还有大量群众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那就是有水分的小康,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和国际社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也必然会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宣示掷地有声。

怎么完成“底线任务”?“六招”下好“精准”这盘棋。

坚持攻坚目标。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是中央综合考量、认真研究确定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科学合理的。脱贫攻坚期内就是要锁定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确保如期脱贫。

解决突出问题。尤其是形式主义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以开会发文抓落实,政策只落纸面不落地;有的搞花架子,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做表面文章;有的盲目跟风,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的扶持方式依然走给钱给物老路;有的将老政策贴上精准扶贫的新标签。诸如此类,虽是少数,但危害不可小觑。

精准扶贫落地。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为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为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为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

激发内生动力。外部帮扶要与内生动力更好地结合,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提高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

从严考核监督。防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急躁倾向。如急功近利,对脱贫目标层层加码;如不考虑稳定脱贫,单纯计算当年收入;如简单采取“低保兜底、一兜了之”的做法。二是拖延倾向,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上比较被动,贫困群众满意度低。

培养锻炼干部。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是关键。贫困地区是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脱贫攻坚战是检验干部的重大实践,各级党政机关要积极向贫困地区选派干部,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确保他们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让他们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了庄严承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跃升,是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是跋涉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关键一程。(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林鄂平)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