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扶贫记:走对路办对事 老百姓才有热情

发布时间: 2017-01-24 10:38:38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陈桂锋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扶贫,第一书记,帮扶,脱贫攻坚

编者按: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有效工作机制。越来越多的“第一书记”深入乡间,到最贫困、最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用他们的知识和理念引领当地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陈桂锋,便是一名实地驻村的“第一书记”,在经历了初到帮扶地的真实震撼,帮扶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后,他感受到了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梦的“甘甜与快乐”。

以下,便是这位“第一书记”的真实经历:

(作者:长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处长陈桂锋)

汽车小心翼翼地行驶在弯弯曲曲仅有4.5米宽的乡道上,城市的喧嚣渐渐远去,乡村的恬静逐步清晰起来:小桥、流水、人家,漫山遍野初吐嫩绿的树木,壮丽的山河,以及那些朴实的老乡。

初到帮扶地:贫困景象冲击了我的心灵

双阳区山河街道立新村,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便是贫困村的北方普通小山村位于伊通、磐石、双阳三县交界的群山环绕之中,仅有249户人家1058人,但却沿着山脚下稀稀拉拉地蜿蜒了几公里。以前总觉得时间过得快,驻村以后才明白,只有美好的时光才会稍纵即逝,煎熬的日子永远过得那么慢。长期生活在大城市,对一些基本服务已经习以为常,到这里才知道离省会城市不过百公里,居然还有不通移动电话、吃不上安全水的地方。

驻村第一件事走访调研,来到老支书王友家,四间破败的砖瓦结构房屋依稀诉说着曾经红火的日子,如今70岁的老人瘫痪在床,老伴68岁,患有哮喘和一只眼瞎,守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听说市里帮扶的干部要来,老太太颤危危地迎在门口,见面就说“党来帮我们了啊”,躺在床上的老支书眼泪止不住地流,嘴里不停地嘟囔着,恨自己拖累了家、拖累了组织。我抓着老人干枯的手,看着她花白的头发,一时语塞,心里沉甸甸的,终究没能控制住噙在眼圈中的泪。

王艳,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智障妻子,让这个北方的汉子眼神中满是陌然和无助;张桂喜,77岁的老党员,患有脑血栓,妻子70岁,患有脑梗,卧床一年,唯一的儿子离婚以后离家出走从此再无音信;袁业海,因为意外摔断了腿,妻子患有癫痫,拮据的生活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那是我见过的最差的房子,家徒四壁,我都不敢相信改革30多年还有这种房子,袁业海目前考虑的只是生存问题,然后才是生活。

一幕幕真实的生活景象,以最强大的冲击力洗刷着我的世界观,心中翻江倒海,五味杂陈,也唤醒了大都市生活二十多年而早已泯灭多时的小时候所生长的乡村记忆,这里的人们就像几十年前含辛茹苦培养我长大成人的父母一样在重复着我童年时候的困苦生活。当年的我就是怀着一颗学有所成将来回报故乡的梦想走出来求学,如今我真的有机会回到乡村任职第一书记,我该怎么办?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心灵的煎熬让我透不过气来!我暗暗下定决心,驻村的时光不能虚度,因为并不是每个走出乡村的孩子都能有机会直接回报乡梓。

实地帮扶体验:“不要搞花架子,踏踏实实给农民办点事”

驻村任职之前,在我头脑中曾经无数次闪过美妙的画面: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干劲,我将会怎样得到群众的爱戴,怎样在群众中一呼百应,怎样带领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正是带着这份激情,让我面对走访了解到贫困村的贫穷和艰难时也没有灰心,相反却更加刺激起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深深的为民情结。可是,理想与现实并不是一回事,没多久,发生的一些小事让我有种如坠深渊的感觉,沸腾的热血渐渐凝固了。

为了解决贫困村脱贫问题,村里召开党员大会征求意见,结果稀稀拉拉来了几个人,就连村干部都没到齐。逼得没办法,我灵机一动按照全村党员数个人出资购置了几十桶豆油以慰问关心党员生活名义举行座谈会,结果全村党员一个不少全员出席。经过讨论和调研,决定大力发展苗木集体产业来带动贫困户脱贫。作为娘家的单位领导班子非常支持,陪同园林专家多次去立新村实地调研适合栽种的树苗品种,并请专家来村里免费为群众讲课培训,动用多方关系协调一批树苗运进村里。开始进展都很顺利,但到协商苗木用地时,村民听说是村集体用地时,坐地起价,本来1年6000元1垧地的价格少10000元不租,还振振有词地说,集体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到栽种时,村委会动员群众出工出力,苗木基地建设明摆着是为了群众自己将来受益,但怎么宣传动员也没有一个人自愿来地里帮忙栽种,有的群众说:“不如直接发钱给我们好。”扶贫工作开展之初真的好难,这边豪情万丈要为老百姓做好事,那边群众却无动于衷、冷若冰霜。没办法,只好组织机关干部去村里义务栽种树苗。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时村里教会正组织活动,许多村民都出了义工。鲜明的对比,让我至今痛彻心扉,当时百思不得其解,遂向参加教会义工的村民求解,他只是平淡地说:“教会好啊,过年给了我米和面,参加祈祷减轻了我病痛的感觉”。村民的话、加上栽种苗木和党员开会的事让我醍醐灌顶,深深体会了村支书的话:“老百姓是讲实际的,跟利益走,不一定跟是非走”,以前有位朋友来村里看我时,临走叮嘱“不要搞花架子,踏踏实实给农民办点事”,当时听这句话时感觉很平淡、很简单,但真正深入农村生活之后,我才深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驻村工作怎么做豁然开朗。

我带领扶贫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每家每户的大事小情全部记在本子上,想方设法解决。邻里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我就反复沟通说服解决;贫困户有病住不起院,我就帮忙联系医院、求助慈善机构报销他们新农合个人承担部分;村民找不到合适的打工机会,我就协调熟悉的大企业来村里提供就业岗位;村民想办农家乐,我就协调旅游部门出谋划策、帮忙宣传联系客源;37户农民工生活困难,我就想方设法关心慰问,通过工会帮扶每家1500元生活费、发动机关干部捐衣捐物、筹措资金为每位贫困户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生活困难村民平时看不起病,用不起日常药品,我就协调爱心医院来村里免费义诊、协调爱心医药企业为每户困难群众捐助价值近1千元的家庭常备药品合计25万元;25户因学致贫,我就协调社会爱心人士为38个孩子每年捐助1000至5000元,从小学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村里新考上大学的孩子拿不起学费,我就联系学校减免,协调爱心人士资助;12户村民吃水困难,只能长期挑水喝,我就想办法筹措资金修了机井;16户村民门前小溪独木桥雨水丰沛期老人孩子出行困难,我就协调各种修桥物资,和16户村民一起建了2座人行步桥;部分村民小孩由于多种原因落不上户口,我就协调公安部门上户口;移动电话信号不通,我就协调电信部门解决移动信号覆盖问题;村民夜间出行不便,我就协调在村里主干道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3个村民小组路不通,我就协调修了4.7公里的水泥路;新村部建设缺乏资金,我就协调了20万建设资金;村里环境脏乱差,我就协调为村里配置了20万元的电动环卫车和垃圾箱;立新河年久失修,我就协调实施了76万元的小流域治理项目;村里缺乏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我就协调修建了村图书室配备最新的图书、修建了1个文化广场和4个体育健身场所。年底粗略统计,共协调投入村里基础设施、民生事业合计人民币1千余万元。

路子走对,事办在村民心坎上,村民支持的热情就会被点燃,让我最为自豪的是,这些实事走的都是群众路线,村民自愿参加义务劳动,有的村民家里男的在外打工,家里女的也自告奋勇参加,一件件实事好事善事赢得了民心党心。让我更加明白群众工作的秘诀所在,以前村党组织发动群众不得力主要原因还在于服务群众初心的缺失,致使村委会没有威信,群众对村委会不信任。也让我明白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强化宗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七一党的生日我为全村党员作了一场朴实无华接地气的党课,号召大家为村官一任造福一村,与村两委班子制定新的村规民约、规范党支部各项制度、两委干部管理办法,强化考核执纪。制度执行起来,人有效管理起来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也随之增强起来。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百姓信任村干部,树立村委会的威信,每周搞一次村干部“接待日”,解决化解村民的烦心事,帮助村民去落实代办民政、计生、医保、社保等事项。

一个个民生项目的落地也让立新村焕发了生机,振奋了精神,村民自发组织了文艺健身队,自编自演身边正能量的新鲜事,村里喝酒打牌的陋习在减少,咨询政策、找村里和驻村工作队帮忙研究致富的人多了起来,我很高兴全村上下的干劲终于调动起来了,让立新村最终脱贫致富目标的实现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在苗木建设项目基础上,依托村里经营大户,我适时组织贫困群众搞起特色养殖产业,协调资金100万投入到村里家庭养鹿农场;协调资金30万投入到村里家庭养牛农场;协调资金5万元建立了林下小笨鸡家庭养殖农场,所有贫困群众参与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参加劳动,没有劳动能力的入股分红。全村脱贫致富产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那段时间,我从早到晚忙碌,累并感动着。感动的是驻村工作队的齐心,搞调研、做协调、跑项目、筹资金、抓落实,风雨不误、同舟共济,为村民修人行步桥没有钱大家主动将自己每天的下乡补助全部捐出来,为节约修桥成本,发动群众,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在炎炎烈日下和村民一样光着膀子大干;感动的是单位合心,看到老百姓生活清苦,纷纷慷慨解囊,自费为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同志将自己刚穿不久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送到贫困群众手中;感动的是社会爱心,听说国家搞精准扶贫,社会爱心人士主动联系我要为国分忧为民解困,为贫困群众免费送医送药、资助贫困学子上学、提供就业岗位;感动的是百姓关心,知道我们真心实意为他们做事之后,从最初的冷漠变成了热情似火,看到我们记不住名字就喊“好人来啦,党来啦”,遇到饭时就往家里拽。

帮扶收货季:全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致富

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刚来时初春的记忆犹新,转眼地里庄稼变成了金黄色,收获的季节如期而至。

帮助村民将出栏的林下小笨鸡、黄牛、梅花鹿产品直销到城里卖个好价钱,我和我驻村工作队员变得更忙,联系省会城市各大农贸市场、超市,建直销网店、手把手教村民进行线上交易、申请入驻知名电商企业平台、联系物流公司,春天播下的项目种子开花结果,收益不断变现,仅林下小笨鸡、梅花鹿、黄牛3个项目当年就收入人民币24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当年就增收5000元,如果加上原来的收入基数以及苗木基地收入,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全部贫困人口当年成功实现脱贫致富。

当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来,在新修的文化广场上,放眼望去,笔直水泥路贯通整个村庄,收拾完农活的村民们陆续来到广场,或是在崭新的体育器材上锻炼身体,或是三五成群地跳起广场舞,欢快的音乐随意流淌,听着村民们“立新村好多年没有这么热闹了”的感慨,我心里甘甜而快乐。

面对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自己口袋的充实,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元旦村里一改往年沉闷的气氛,自发燃放鞭炮,给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送锦旗。年底走访,碰巧遇到曾经参加教会义工的村民,笑着问他:“你觉得是党好还是教会好?”他不好意思地摸摸头说:“当然是党好,党治好了我的病根”。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