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一位扶贫干部的“创业”史

发布时间: 2017-01-16 09:51:48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金慧慧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曾守福,创业,干部驻村,网络媒体,走转改

  这里曾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如今已变成一条景观路。中国网记者 金慧慧 摄

中国网新闻1月16日讯(记者 金慧慧)贫穷留给人们的记忆总是深刻的。“异常艰苦、异常难忘”,这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初到福建省下党乡的印象。此后习近平又两次重返下党乡,因为这里有他最牵挂的困难群众。

如今,下党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福建省全省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已实现WIFI全覆盖,拥有先进的可视化生态茶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村财政由零收入增长至20多万。

这一切要从一位扶贫干部驻村说起。

  以前电视只能收看两个台,现在全村都实现了WIFI覆盖。中国网记者 金慧慧 摄

授之以渔,以利益诱导村民自救

2014年7月1日,曾守福清楚地记得这一天。他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履职地福建省特困乡下党乡。曾守福此行肩负重任——受省委组织部委派,担任下党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这是曾守福一开始就明确的脱贫原则。为建造“造血”组织,曾守福带领村干部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调研,最终得出结论:“由于山高地少,下党村不适合发展大规模农业,还要从当地主营的茶园上做文章。”

于是曾守福开始组织村民创办茶叶加工厂。“最难的是转变村民的思维方式,最好的方式是利益诱导。”曾守福承诺以高于市场价四倍的价格收购村民的茶叶。为提高茶叶的品质,他还为村民解决了有机肥的费用。

  家家都盖起了新房。中国网记者 金慧慧 摄

“尝到了甜头,村民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曾守福说。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看到家乡的变化也陆续返乡。曾因家乡“穷得一塌糊涂”而外出打工的王明秀,回来后在茶叶厂当了一名管理人员。“在外面一年挣十万不够花,在家一年挣十万能存六万,老人、孩子都能照顾到。”

经过两年多的奋斗,2016年下党村财政收入由2014年的零收入增长至2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200多元提高到11000多元,建档立卡的32户贫困户已有27户脱贫。

紧跟时代,借助互联网扩大品牌影响

福建是产茶大省,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响当当的大品牌比比皆是。一个贫困山村如何能把茶叶卖出去,卖到好价钱?“没有品牌,产品就没有附加值。我们把习总书记三进下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核心品牌竞争力,创建了‘下乡的味道’品牌”,曾守福说。

此后,他就想方设法宣传这一品牌。“晚上睡不着觉就看电视,那时候只有两个频道,常常看到满屏雪花。”他先是想到了引入光纤,让村民都能看上电视。不曾想,后来这竟成了他宣传品牌的主要渠道。

下党村的茶叶品牌“下乡的味道”,村里开了很多这样的店铺供游客选购。中国网记者 金慧慧 摄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拥有1300多万固定用户,大多是家庭主妇和老人,他们掌握着家中的购买权。”先是在电视上做广告,随后曾守福又将产品推向互联网,形成“互联网+TV”的推广平台。

引入光纤后,全村实现了WIFI覆盖。曾守福将网络技术运用到茶叶的生产中,实现了茶叶管理加工与全程视频监控。“我们正着力打造可视化生态扶贫农产品预订系统,不止茶叶,其他农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实现可视化,消费者可以通过APP随着监控我们的生产养殖,预订需要的产品。”曾守福说如果做成了,将成为行业的第一例。

品牌的打造带给了下党村丰厚的利润,“下乡的味道”品牌茶叶每斤卖到200元,而附近村庄的茶叶只能卖9元。

  茶厂的工人正在包装茶叶。中国网记者 金慧慧 摄

善用后援,发挥党组织的力量拓销路

种茶是村民的特长,困扰他们的是销路。“我来自省委组织部,组织部是我最大的资源优势。”曾守福受到习近平三进下党的启发,将下党村建设成党建教育基地。“习总书记当年扎实的作风、走群众路线的精神,值得党员干部学习。”

曾守福说党建教育基地是下党村“下乡的味道”品牌茶叶先期撬动市场的一个最主要的支点,将来要把下党村打造成党员干部、摄影师、画家和书法家等精英的据点。

为了找销路,他还把手伸向了“两会”。“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呼吁,下党村的茶叶前景光明。”2015年“两会”期间,曾守福向与会代表推荐了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理念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

这一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自掏腰包订购了一亩下党茶园。很多代表纷纷效仿,积极参与扶贫定制茶园认购活动。

  爱心企业家认购的茶园。中国网记者 金慧慧 摄

通过扶贫定制茶园认购,下党村的茶青从原来的年均价2.4元/斤增加到了10元左右,茶农收入翻番,每亩达到6000元,村财政收入逾20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回归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梦之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曾守福带领村民创办的,负责“下乡的味道”茶叶生产,村集体占股25%(其中5%的股权由村集体出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代持),管理人员占股60%,村民占股15%。

“村委会只参与分红和监督,不能干涉经营决策,排除人为因素干扰经营,从制度上保障公司发展。”曾守福表示,公司未来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回归市场,做好品质管控,提升品牌竞争力。

“两年多来,我们导入省广电网络集团、省军分区、厦门航空等各方力量,通过军地融合、企村共建等帮扶机制的建设,逐步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为了带领村民“创业”,曾守福阅读了大量关于金融、股权分配等经济类书籍。中国网记者 金慧慧 摄

2014年创办企业,2015年实现400万年产值,2016年年产值达到600万。根据相应的互联网销售计划预计, 2017年公司的互联网线上销售额度将突破700万元,一路欣欣向荣。

“大家都希望他留下来。”王明秀说。“他要听从组织的安排,我理解,希望他能经常回来给我们一些指导,更希望上级再给我们派来专业的人才。”下党村村支书王明祖告诉记者。曾守福离任后,带领村民继续脱贫致富的重担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2017年4月曾守福的任期将结束。他常以明末寿宁县令冯梦龙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勉励自己。“写下千古名著《喻世明言》、《醒世恒言》等传世名著的冯梦龙尚能心系百姓,作为共产党员的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