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变身扶贫"奇异果"

发布时间: 2016-12-22 17:06:38 | 来源: 经济日报 | 作者: 袁 勇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奇异果,猕猴桃产业化,武汉植物园,栽培品种,金艳,中科院,科技扶贫,产业扶贫,脱贫致富,花垣县

  钟彩虹冒雨在猕猴桃园为果农讲解种植技术。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在做实验。

(原题:猕猴桃变身扶贫“奇异果”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科技扶贫纪实)

经济日报(记者袁 勇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成为众多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日前,《经济日报》记者来到湖北武汉、湖南花垣、四川蒲江等地,探访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如何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精准扶贫,让猕猴桃变成扶贫“奇异果”。

科研成果应用于田间地头

早在1978年,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就开始了对猕猴桃属植物的全面系统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武汉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成功选育出“东红”“金圆”“满天红”“金玉”“金艳”等14个优异品种,全面解决了我国绝大部分猕猴桃栽培品种的授粉问题,推广的新品种在国内外高端市场占有15%以上的份额。

近些年,为了让研究成果应用于田间地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科研团队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和各级企业、合作社的联系。

武汉植物园党委书记罗志强介绍:“我们在贵州、湖南、安徽、湖北等交通不便、耕地极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贫困人口多的山区县市,建立猕猴桃示范基地12个,通过扶持当地专业合作社、引进销售企业,来解决产品的市场问题。针对连片经济特困区的产业发展,我们在已有新品种创制及转让的基础上,开展规模化推广示范,实现从‘特色农业新种质创制’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提升,进行精准扶贫。”

“烂摊子”变“聚宝盆”

最早尝到武汉植物园科研成果扶贫甜头的地方是四川省蒲江县。蒲江县位于北纬30度,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种植区。目前,蒲江是全球最大的优质黄肉猕猴桃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2016年,蒲江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7万多吨,产值7亿多元。果农的年纯收入达到每亩1万元以上,1万多名农民因为猕猴桃实现脱贫致富。

这一切,皆缘于10年前蒲江县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牵手。

10年前,因为遇到招商骗局,新成立的四川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退维谷,蒲江县面临着猕猴桃产业化难以推行的烂摊子。万般无奈的公司派人来到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求助,植物园当即决定,派钟彩虹研究员前往蒲江。

接到任务,钟彩虹二话不说踏上了去往蒲江的车。到了蒲江,她才发现当时蒲江引种的猕猴桃品种受到国外专利保护,未经授权不能种植。考察之后,钟彩虹为当地引入猕猴桃明星品种“金艳”。为了打好第一仗,钟彩虹在最早种植的15亩示范田中投入了大量心血,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示范田第二年初果期亩产就达800斤。“按这个趋势预计,第4年盛果期时,可稳定亩产4000斤左右,每亩利润高达4万元。”钟彩虹说。

打好了第一仗的钟彩虹并不满足。10年来,她坚持在蒲江进行技术讲解,培训专业技术人才,为蒲江县的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保障。

四川阳光味道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瑜华见证了蒲江猕猴桃产业的全部发展历程。“10多年来,钟老师和她的团队跟踪研发了少劳力栽培、不同种植栽培架式、采后储藏保鲜等配套技术,建立了果实采收标准和质量分级标准,制定出3项种植技术规程和2项采后贮藏保鲜技术规程,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为我国猕猴桃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张瑜华说。

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共有4个自然寨,225户939人,人均耕地仅0.83亩,且耕地以山地为主,农耕条件很差。“脱贫要做什么产业?当时有人认为要种油茶,有人认为要养牛、养猪。”花垣县扶贫办主任麻文权回忆道,“也有人提议种猕猴桃,十八洞村的山上有不少野生猕猴桃,这里的纬度、海拔、气温、土壤都非常适合种植猕猴桃。经过多次考察,我们最终决定发展猕猴桃产业”。

做出决定后,花垣县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到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寻求支持。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科研团队接下了这个任务。为了让花垣县更加直观地了解猕猴桃产业,团队先后多次带着花垣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农民代表前往蒲江等地实地考察,与当地政府官员交流、到龙头果品企业参观、到果园实地探访,蒲江县的猕猴桃产业发展成绩以及种植农户因此脱贫致富的局面让花垣县代表深受鼓舞。而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为花垣县提出了种植“金梅”“金艳”“金桃”“东红”等猕猴桃新品种的建议和规划,并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

为了弥补十八洞村耕地面积不足的缺陷,十八洞村在村内流转100亩土地建设精品猕猴桃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又在相邻的道二乡花垣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流转土地900亩,创办了一个占地1000亩的猕猴桃产业园,村民以入股方式受益。“技术上有钟彩虹老师坐镇,我们十分放心,猕猴桃还没挂果,四川阳光味道有限公司就下了订单,以保底价收购了全部产品。”十八洞村党支部第一支书施金通兴奋地说。

十八洞村与阳光味道有限公司的合作,也是钟彩虹从中牵线而成。阳光味道有限公司为什么对花垣县猕猴桃产业这么有信心?张瑜华坦言:“在蒲江猕猴桃产业最困难的时期,钟彩虹老师扎根蒲江基地3年,直到猕猴桃挂果,技术员培训到位,才返回武汉。我是对武汉植物园和钟彩虹老师的团队有信心。”

特写:

心中的坚守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钟彩虹又来到花垣县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当地果农做猕猴桃种植技术讲解。过去两年中,她大约每两个月来一次,查看果苗的生长情况,告诉果农们注意事项。

钟彩虹说,“大多数果农都不能一次理解技术要点,我要一遍又一遍地讲”。

一遍遍的讲解中,钟彩虹也在不断学习怎样更好地给果农们授课。果农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给猕猴桃切枝,钟彩虹就借用烟卷粗细来比喻切枝的时机,果农们对“留母芽20至30厘米”没有概念,钟彩虹就对他们说,家里吃饭筷子多长就留多长。

钟彩虹今年48岁,研究猕猴桃24年了。对她来说,常年奔波在贫困地区的田间地头与果农们打交道已成常态。在她看来,科技扶贫不仅要靠技术,还要靠心中的坚守。

近10年来,钟彩虹和她的团队在全国猕猴桃产区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2个,涉及8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累计上课近300次,编写培训教案50余份,培训中层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基层一线田间操作人员4.2万余人次。

这些付出,换来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科研团队共推广“金艳”“东红”“金桃”“金圆”“满天红”“金梅”等新品种21万余亩,配套高效生产技术辐射68万亩,累计产值100亿元以上。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