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精准扶贫焕发贫困村发展活力

发布时间: 2016-12-13 10:30:57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贾理要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扶贫工作,贫困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三相电,贫困特征,供电局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12月8日讯(通讯员 贾理要)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央企业的重要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保到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一直以来,云南昭通供电局积极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要求,昭通供电局领导班子及青年志愿者多次深入扶贫点保隆村开展走访调研,摸清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制定扶贫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工作。同时,派驻五名驻村干部进驻保隆村开展帮扶指导,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保隆村以来,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尽职尽责,与保隆村三委及全村党员干部群众,针对保隆村的实际,创新机制,精准发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依托当地现有资源及特色,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QQ图片20161209184600.jpg

11月2日,昭通供电局局长谭林、落雁乡党委书记杨华一同沿着正在修建的脱贫致富路总结当前脱贫工作取得的实效

统筹策划发展模式接地气

保隆村位于盐津县落雁乡东南部,距落雁集镇14公里,距县城约20公里,属于典型的中低丘陵山区,全村辖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12人。有耕地面积4302亩,其中水稻田302亩,山林11797多亩。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3户972人,经过2015年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脱贫销号21户90人,经过2016年的遍访、回访、“回头看”精准识别,对不符合条件的直接剔除10户,对符合条件的新识别进入8户,保隆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0户889人。2016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工作要求,昭通供电局成立了以谭林局长为组长,局党委书记马建铭为副组长,局领导班子为成员的昭通供电局“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领导小组,派驻五名驻村干部长期驻守扶贫点开展工作。局领导、驻村干部、青年志愿者多次深入到农户家中实地走访调研,了解详细情况,针对保隆村的贫困特征以及现有资源,制定帮扶措施。

10月26日,昭通供电局党委书记马建铭带领工作人员一行前往挂钩扶贫点盐津县保隆村进行调研回访。.JPG

10月26日昭通供电局党委书记马建铭带领工作人员一行前往挂钩扶贫点盐津县保隆村进行调研回访  

一是扎实开展“党建示范村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驻村干部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以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思想、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传习保隆村“孝敬老人、乐于助人、邻里和睦、勤奋发家”的优良传统。

青年志愿者到农户家中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及安全用电知识。.JPG

  青年志愿者到农户家中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及安全用电知识

二是依托电力行业扶贫,实施“1113”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第一个“1”是一张电网,昭通供电局加大对保隆村的电网建设力度,通过“四增四设两分开”提高输电线路负载能力,即新增四台变压器,增容四台变压器,将保隆村与共和村原来共用的一条10kV输电线路分开,以提高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和用电安全性。第二个“1”是水利工程建设。建设中沟节水灌溉渠道使中沟小沟、大沟、河坝、锅厂、兰厂等村民小组的稻田实现节水灌溉。疏浚保隆河龙门段河道及建设两岸防洪堤,通过水泥浇筑,加固河提,河道两岸较以前更为安全,且疏通了保隆河,河内水质变得更加清澈。第三个“1”是打造村内龙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使保隆村村域内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山水保隆、童谣故里”。第四个“3”是交通改善。通过兰厂至中沟、街子至上田、等村组3条主公路的拓宽硬化。新开挖兰厂至藿麻塘公路,共约10公里,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物资的运输,更为村民的商品运出提供便捷,还将保隆河沿岸自然风光串珠成线、串线连片。

三是通过“七仙女下凡”模式发展农业产业,依托保隆漫山遍野的树林,自然环境优美,可发展天然、绿色、生态、环保的产业,积极发展生猪养殖、生态乌鸡养殖、流水养鱼、黄牛养殖、生态蔬菜种植、方竹种植、花卉苗木七项种、养植农业产业(称为“七仙女下凡”模式)发展,还可加工成相应的食品,拓宽经济来源,增加当地百姓的收入。保隆的乌鸡、小黄瓜就是天然、绿色食品的代表。

四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本着一手牵着农民,一手牵着市民;一手托着农村,一手托着城市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不仅为当地老百姓谋得福祉,还提高了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更是大力支持。保隆村是全县55个贫困村之一,在精准扶贫的今天,发展保隆民俗文化旅游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依托保隆河(野容川)资源秉赋,整合保隆河及两岸碎片化的美丽资源,打造全域性的美丽乡村。定位上,一切投资以效益为中心;支撑上,优先发展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消费上——“让你玩好”。游客到保隆村可租种田地、饲养家禽家畜等,切身体验保隆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经营主体私有化,22个村民小组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传统种养业。小旅馆、小餐馆随处可见,入住便捷,收费低廉。经营规模小型化——小而多,投资小,见效快,可持续发展。目标市场——本土化,游客2至3小时车程即可到达,逐步以特色吸引外地游客。再通过分散化经营模式,打好田园、文化、生态三张牌,共建保隆村全域性民俗文化旅游。

1   2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