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各民族团结奋斗 同奔小康

发布时间: 2016-12-08 15:28:19 | 来源: 云南日报 | 作者: 张锐 崔仁璘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云南各民族团结奋斗 同奔小康

  美丽和谐的基诺山寨。记者 禹江宁 摄

    彩云之南生活着2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有15个特有民族、16个跨境民族、8个人口较少民族、9个“直过民族”。

公路通了、互联网来了……曾与世隔绝的独龙族走进地球村迎来“幸福时代”;刀耕火种成为记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在基诺山乡开花结果;搬出茅草房、篱笆房,拉祜人住进了新居;大理郑家庄7个民族亲如一家,守望相助,共筑家园……

一滴水珠,折射阳光的绚烂和温暖。梳理5年来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历程,人们难忘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岭大地留下与各族干部群众共话发展的难忘瞬间;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民族地区的发展念兹在兹;5年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抓发展、惠民生、促和谐,在边疆民族地区展开一幅团结和谐、跨越发展的新蓝图——

从高寒山区到低热河谷,从布朗山乡到独龙江畔……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民族村寨,路通了、电来了,生活变了;一条条致富路向乡间田野延伸,种瓜果、兴旅游、搞特色养殖,产业兴了;各民族歌舞相融、习俗相染、情感相连,浓浓同胞情早已融化到彼此的血液中。这一幕幕,记录的是云南省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

谋全局

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放首位

彩云之南,生活着2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有15个特有民族、16个跨境民族、8个人口较少民族、9个“直过民族”。

特殊的省情,对云南来说意味着民族问题始终是云南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民族关系始终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做好民族工作始终是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牢固树立“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始终坚定“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重大决策充分考虑多民族实际,重要工作充分体现多民族特点,省委、省政府始终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主动权。由此,民族关系亲密融洽成为“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再次明确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不负总书记重托,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省委、省政府与各民族群众一道不断探索实践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共建共享,打牢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不断建立完善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倡导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积聚民族团结正能量;大力培养、大胆选拔、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全省上下从思想认识、发展方式到制度建设、干部培养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整套促进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云南经验”,开创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局面。

抓典型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名片

26个民族手拉手、肩并肩,同心共筑中国梦云南篇章,云南要有新作为。2012年7月,云南省全面启动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并列为全省重要工作。随即,省委全委会通过了建设示范区的《决议》,制定下发了《示范区建设意见》,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并开展了“十大示范”工程建设。全省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了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考核奖惩机制,推动示范区创建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此后,《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相继出台,在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实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兴边富民工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一揽子”扶持发展计划。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5年,云南共整合省级各部门资金3000多亿元,有针对性地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补齐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短板”。

大处着眼,典型引路。2013年,云南省创造性启动实施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3年行动计划,至2015年,全省已创建了10个示范县市、100个示范乡镇、107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和1万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今年,又启动实施了第二轮“十百千万工程”3年行动计划。如今,全省已建成一批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群众富、环境好、人和谐的民族特色示范村镇。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等被列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洱源县郑家庄、昆明市金星社区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典范相继涌现。云南“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以面促点、辐射全省”示范区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奔小康

民族地区全面进步快马加鞭

住着两层的小别墅,水、电通到家;娃娃到乡上上学,头疼脑热家门口就可以看医生;骑着摩托、开着车可以把土特产送到山外……看着眼前的幸福生活,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拉祜族乡金竹寨村小组长毛波三不会忘记,小时候,全村只有七八户人家,三四张芭蕉叶搭在一起就是个家。

今昔对比如此强烈,浓缩的是近年来云南省民族地区的新变迁。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是重点、难点和短板。以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兑现“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5年间,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一项项举措如春风化雨,贴心地落实到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

打牢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基础,水、电、路、信息、民房等基础建设如火如荼,通水、通电、上互联网、搬新房的喜讯在边远的民族村寨传递。2015年末,民族地区公路里程达17.4万公里,乡镇通畅率达到100%,建制村通达率达到100%;大批建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水利工程竣工,少数民族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培植优势产业,扶持能够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集群,茶叶、甘蔗、橡胶、核桃、咖啡、油茶、竹子、澳洲坚果等染绿山乡,一个个被特色产业链连接的村寨由穷变富,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多年来,其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民族自治地方实现生产总值5539.3亿元,同比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23933元,同比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8175元,同比增长10.7%。

民生连着民心,把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黏合剂”。补短板、兜底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难题,一点点在破解。医疗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不少村寨实现小病不出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对人口较少民族高中和大学在读学生给予助学补助;启动了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教育全覆盖工作;从2014年起,省级财政每年投入2300多万元,在全国率先实施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向8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395个行政村、78万人提供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农房保险……

感受着“与我有关”的民生改善与发展温度,云南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团结奋斗同奔小康心气更高。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