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 易地扶贫搬迁紧张进行时
资料图:普洱森林大氧巴 云南日报记者 摄
2016年,普洱市加快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努力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普洱方案,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培育壮大绿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变“新”、模式变“绿”、质量变“优”,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全市经济总量在去年突破500亿元大关后,今年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资料图:普洱茶园收摘茶叶 云南日报记者 摄
按照《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普洱市及时编制完成实施方案,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核心,突出创新驱动、企业培育、品牌打造,以建设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4大产业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智能产业4大新型产业,构建“4+4”绿色产业体系,形成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经济为主流、绿色产业为主体、绿色企业为主力的发展新格局。
打生态牌、走特色路,普洱市全面推进绿色农业试验示范工程,坚持抓标准、抓品牌、抓“互联网+”、抓庄园,做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做大做强茶叶、咖啡、生物药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大健康食品供应基地。建成生态茶园159万亩、咖啡园76.7万亩、生物药业32.3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近500万亩。普洱被授予“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云南核心药库”称号。成立市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建成运营,新业态推动特色农业异军突起。
资料图: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 张彤 摄
普洱市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工程深入实施,有效推动了各领域绿色产业持续崛起。以节能减排和循环化改造为重点,做强绿色工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普及应用,做快智能产业;围绕生态旅游,做优现代服务业。天士力、康恩贝、汇源果汁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普洱,糯扎渡水电站等一批重点能源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今年又启动了“中国普洱云”项目建设,普洱市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步履坚实,近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普洱国家公园、西盟勐梭龙潭成为国家4A级景区。绿色产业成为推动普洱市跨越发展的第一引擎。
绿色产业在普洱大地风生水起,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全面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狠抓绿色经济8大试验示范工程,确保2017年普洱市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中期评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2016年,普洱市围绕脱贫、摘帽、增收和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年度减贫9.8万贫困人口、111个贫困村和11个贫困乡镇脱贫出列、宁洱县脱贫摘帽的具体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协同推进,着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形成区域发展带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促进区域发展的良好态势。
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普洱市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帮扶、革命老区建设、兴边富民行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统筹推进边境民族聚居区、无量山片区、哀牢山片区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整合资源瞄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实施产业扶持、能力素质提升、安居建设、政策保障到村到户到人,确保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景东县曼等乡在扶贫开发中探索出“六个到户”,即统计到户、扶贫到户、脱贫到户、致富到户、评估到户、验收到户的扶贫模式。目前,全市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回头看”和再核查工作,瞄准真贫户,重新制定帮扶措施,一户一规划,推动科学精准有效扶贫。
推进产业扶贫进程中,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宁洱县出台“311”产业脱贫扶持政策,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脱贫农户进行奖励扶持,实现多方共赢。目前,共有24家龙头企业和78个专业合作社参与产业脱贫工作,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夯实了基础。同时,普洱市定向发力,精准施策,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教育脱贫、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和住房安全等民生领域下足功夫。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西盟和孟连两县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安居工程建设,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正得到根本改善。2016年,全市已有214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完成地勘、地质灾害评估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工搬迁农户9565户。西盟、孟连两县24968户农村安居工程竣工率达96.5%,按计划工程建设项目将在今年底全部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