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接您回家

发布时间: 2016-10-27 13:50:33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朱思雄 孙 振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就地,桔梗菜,阜阳市,农户,回乡创业,杭白菊,传统,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农户

(原题:城镇化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阜阳:接您回家)

传统农业大市,1000多万人口,280万外出农民工……人口多,一产重,底子薄,是过去安徽阜阳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也是这座老城在城镇化转型中需要破解的难题。

最大的劣势是人和农,最大的优势也是人和农。阜阳市副市长刘树生算了笔账:280万农民工,每年1%的人回乡创业,将会带来近3万家企业,带动数十万人就业;去年全市粮食总产570万吨,如果加大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收益能翻好几番,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近年来,阜阳做好“就地”文章,好环境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优产业引导家门口就业,改善公共服务促进就地就医入学。一座老城,正在转型中激发现代活力。

就地创业:好环境吸引凤还巢

每个市县各提供数辆大巴车,每天上下午各发一个班次,免费接送返乡农民工。每年年初,阜阳火车站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接您回家”的大幅标语格外显眼,返乡人员一出站,都有专车接送。阜阳市人社局调研员丁丽玲说:“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吸引更多外出人员,融入到家乡的城镇化建设中来。”

“回家的感觉,真好”,返乡人员喜上眉梢,心存感动;“老家的环境,变了”,各大城市里的走访慰问,宣传推介,把温暖带到了他乡;“家乡的政策,好了”,农民工恳谈会、专题招聘会等活动,把创业就业的利好新政,传递到户、到人。

软环境的优化,让大批农民工回乡创业。据统计,2014年阜阳市外出务工农业人口和在家的农业人口比例为1.06∶1,2015年是0.88∶1。2012年以来,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近2万人,创办经济实体1.2万个,带动就业9.4万人。

此外,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等硬措施的改善,正让一批批回乡“创客”做大做强。

在阜阳市豹子头服饰有限公司,缝纫、贴牌、加工、打包,一间间标准化厂房里,700多名员工流水化作业,一台台机器手闪转腾挪。公司主要从事成衣设计、制作及贴牌加工,每年有近1亿元的销售额,盈利上千万元。公司总经理曹群2012年返乡创业,在他看来,如今生意有声有色,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帮扶。

土地、厂房是从别家公司盘过来的,需要重新挂牌、办理过户,正常情况下怎么也得小半年,没想到这次仅一个多月,公司就办齐了所有手续;有了土地证、房产证,到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从申请到拨款,前后不到20天,还能享受政府贴息。“证件办理,抵押贷款,海关出口审批,消防安全验收,所有事项都不用企业操心。”曹群介绍,凡是需要和政府打交道的事情,开发区都有专人跟踪办理,提供保姆式服务。

自2012年,阜阳在财政支持、市场准入、贷款融资、就业扶持等方面,制定了23条优惠政策。“不仅要吸引农民工返乡,更要扶持他们做大做强。”丁丽玲说。

就地就业:好产业创造多岗位

阜阳颍西区一家合作社生产草莓,原价15元一斤,经过简单清洗、包装后,一盒4斤的草莓最高能卖160元,收益高出好几倍;一斤桔梗卖不了多少钱,但要加工成爽口桔梗菜等食品,附加值就能翻几番。

“凭什么我们的农产品要跑老远拉到外地加工,然后再拉回来卖给我们?”在阜阳市农委总农艺师杨庆芳看来,原始的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哪怕只是简单的清洗、初加工等,也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农产品加工产业落地,能引导农民家门口就业。”

为此,近年来阜阳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首位产业,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把农产品加工转化的附加值留在农村、留给农业,留给农民。目前,阜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达764亿元,由此辐射带动农户192万户,解决农民就地就业19.7万人,带动农户增收49.1亿元。

流转800亩地,提供种苗给周边农户,让他们免费种植杭白菊,收获时以每斤4元的价格保底回收,经烘干、处理后,成本价为20元的5斤杭白菊加工成可供饮用的菊花茶,能卖到60块钱。阜阳康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欧阳建2013年搞起了杭白菊种植及深加工,自己创业致富,也带动周边老百姓增收。“除了带动农户种植,公司的用工量也比较大。”欧阳建介绍,“栽花、采花期间,仅仅是这块300亩的田地就需要200个工人,以周边50岁以上的闲置劳动力居多。”

农户叶凤侠算了笔账:50块钱一天,每月能收入1100元左右,加上自家5亩地,每亩地1200块钱的流转费用,每年能有近两万元进账。

就地就医入学:配套服务建设跟进

全校606人参加考试,5人进入区前10名,19人进入前30名,29人进入前50名……这是阜阳市第十九中学交出的中考成绩单,而这所学校2012年新建,2013年才投入招生。

走进校园,多媒体教室、室内篮球馆,以及带有独立阳台、淋浴空调的学生公寓,硬件设施条件一流。副校长史先荣介绍,教学管理上每个班学生不超过50人,教师严格按规定,从区内、区外教师及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聘。

“以往不少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一个班最多能有七八十人,条件差,收费高。” 阜阳市副市长黄珍介绍,近年来,阜阳实施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投入13亿元,新改扩建学校41所,同时通过强校办分校、校际联盟等形式,盘活教育资源。

优质的教学资源,为返乡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以往托关系花钱,都不一定管用。”李丙司2013年回乡创业,如今已不再发愁孩子的上学问题,“就在附近的十九中读书,学校对务工人员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借读费、赞助费。”

占地200多亩的阜阳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病房区新增了近2000张床位,两人或三人的标准间,独立卫浴,条件明显改善。市卫计委主任吴荣涛介绍,2012年安徽省平均床位4‰,阜阳却只有2.2‰,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医院里啥时候都是人满为患,挂号、取药排长队,走廊里也会添加床位。”为此,阜阳实施医疗资源建设三年发展计划,投资62亿元,建设26个医疗卫生项目,计划新增床位1.8万张。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能够就地就医,子女就近入学,聚拢了城市发展的人气。市委书记于勇表示,阜阳市将进一步加快文化馆、博物馆、大剧院等建设,加快商贸中心发展,满足老百姓“就地消费”的需求。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7日第9版)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