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变票子 鼓起钱袋子

发布时间: 2016-10-26 13:55:34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林权交易,金山银山,碳汇,交所,林农,浙江,国家林业局,区域林权交易平台,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农民,林农,贷款,福建,扶贫

  福建宁德市霞浦县风光宜人。黄 锋摄

  金秋时节,浙江千岛湖畔层林尽染。王 彤摄

  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源村林权交易现场。陈 令摄

(原题:林子变票子 鼓起钱袋子(美丽中国·调查))

编者按:习近平同志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曾到闽浙边界的福鼎县调研,看到满目葱茏的青山,他颇有感慨地说:“抓山也能致富,把山管住,坚持10年、15年、20年,我们的山上就是‘银行’了”。2005年,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浙江省成立的全国首家区域林权交易平台——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通过搭建林权交易平台、农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碳汇交易平台等举措,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林权抵押贷款难、林农产品流转难等问题,初步探索出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子。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永安高山农庄,过去守着5000多亩林地,却苦于资金匮乏,发展处处受限,只能“望林兴叹”。想贷款,又找不到能对林地进行评估的机构,办不了抵押。

永安高山农庄面临的难题不是个案。虽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还是一个待解的课题。不少农民和林农守着满山树木、毛竹过穷日子。

为此,浙江省成立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通过搭建林权交易平台、农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碳汇交易平台等举措,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林权抵押贷款难、林农产品流转难等问题,初步探索出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子。

让资源成为资产,林农贷款不再难

2014年3月,经过多方打听,永安高山农庄找到华东林交所旗下的服务平台浙江信林担保有限公司,终于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资金问题。浙江信林担保有限公司对高山农庄拥有经营权的5000多亩林地进行认真评估,获得抵押资格后,农庄很快从杭州银行贷到200万元现款,经营开始风生水起,蓬勃发展。

“让资源成为资产”,正是华东林交所成立的初衷所在。有了这样的交易平台,林农不再为贷款难而发愁了。银行也有了交易所作依托,不愁贷款收不回了。

华东林交所董事长沈国华介绍,华东林交所自成立以来就明确以林权交易为业务重点,加快林地经营权流转为试点,同时建立健全了林业产权交易、农林产品现货交易、林业碳汇交易、林业金融服务及收藏品发售等组织机构,涵盖了林业资产评估、林业龙头企业评级、林业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林木资产收储管理、拍卖交易、政策信息发布等一站式服务。2010年12月,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成为全国首家区域林权交易平台、林业配套金融平台,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全国首家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平台。

针对浙江林地多达亿亩的特点,华东林交所首先盯住本省资源。他们同龙泉市、浦江县等政府及林业部门合作,积极参与《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试点改革,探索统一登记和托管,完善林业资产处置,解决林企、林农和银行之间贷款的后顾之忧,全面推进与银行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合作。

在帮助林农解决贷款难的同时,华东林交所还通过网上拍卖、招标、议价和网络报价等交易方式,使交易双方足不出户即可做起生意。截至今年上半年,华东林交所及其各地林权交易中心,累计成交林权挂牌项目559个,涉及林地面积15万多亩,成交金额6.8亿元,资产平均溢价达29.6%。

农林产品活跃了,农民不再愁销路

过去,在农村,尤其在林区,生产的竹木加工品或林下经济产品,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种种原因,很难销售到市场,要想致富也没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华东林交所把大宗农林产品引入现货电子交易平台,让那些埋头从事种养业和农林产品加工业的农民,既可瞄准市场行情安排生产,又不再担心产品难以销售出去。

华东林交所还面向全国打造产业电商平台。近两年来,先后顺利上市交易大宗红木原材料、“诸暨四美”(同山烧、香榧、马剑茶、珍珠)、胶合板、安吉白茶、福建的武夷山大红袍、云南普洱茶等特色产品。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开设了200多家营业网点,这些网点既是华东林交所的业务终点,也是上市农产品的终端零售网点,做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促成农户、农业企业、商业收储公司、客户等多方共赢。

为缺乏资金的买卖双方提供融资,也是华东林交所的业务重点之一。点击进入华东林交所的网上交易大厅,可以看到他们开发的农林行业在线融资服务,为农林产品网络仓单和网络订单提供融资。参与交易的卖方客户通过注册电子仓单,在线申请质押进行融资,银行可实现在线放款。买方还可通过网络订单融资,买卖双方在线生成订单后,买方冻结部分保证金,卖方交货,银行按一定比例放款,并支付卖方贷款,从而摆脱了传统融资担保商业模式的诸多束缚。

据统计,该所累计为4000多家农林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服务150亿元,为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林业打造了一条绿色通道。

林业碳汇交易,叶子真的变成了票子

“不砍竹,不伐木,守着绿色也能脱贫致富吗?”碳汇交易的出现,化解了长久以来林农们心头的疑问。

2014年10月,华东林交所成功交易了全国首例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通过该所林业碳汇交易平台,以每吨30元的价格购买了临安市42户林农共计23400吨的首批碳汇减排量,用于抵消全行办公系统2013年的碳排放,实现了碳中和目标。参与签约的临安市昌化镇后营村村民朱福民承包经营的130亩毛竹林,仅出售碳汇5年,就可兑现4000元现金报酬。在确保交易竹林碳汇能力前提下,他还能利用这笔资金发展林下经济,拓展收入门路。

叶子真的变成了票子,“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实质就是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和林业发展机制。2011年11月1日,阿里巴巴、歌山建设、富阳木材市场、龙游外贸笋厂等10多家知名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万吨造林项目碳汇指标交易,并获得华东林交所颁发的林业碳汇交易凭证。

华东林交所的探索与实践,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和赞扬。在杭州G20峰会前夕,华东林交所的碳中和项目成功举行启动仪式,进一步践行“为林、兴林、惠林”的服务宗旨。

(作者:王绍据,福建省扶贫“两会”特约研究员;陈 令,华东林权交易所宣传室主任)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