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6)》。《报告》认为,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精准扶贫战略与政策体系。
据了解,该《报告》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节点推出的智库报告。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黄承伟在发布会上介绍,《报告》将按年度出版,旨在及时记录波澜壮阔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进程,描绘、揭示其脉络和重要特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一方面,它能够为扶贫领域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实践者乃至全社会提供一个密切观察和跟进思考贫困问题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的窗口,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为广大扶贫工作者更有效开展扶贫工作提供启示。另一方面,它能够全程跟踪、纵深描绘到2020年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最艰巨任务的历史进程。
《报告》共分为两大版块七个章节,其中,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版块,包含精准扶贫的内涵、精准扶贫方略的形成、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等内容,是关于精准扶贫战略的全面介绍和论述;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版块,包含产业扶贫和转移就业扶贫的精准政策、易地扶贫搬迁的精准政策、教育扶贫的精准政策、救济式扶贫的精准政策、生态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的精准政策以及完善贫困治理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前者关注的是思想性、理念性、立场性问题;后者是“功能单元”的集合体,关注的是行动性、战术性、策略性问题。
此外,《报告》还从职能部门的维度,梳理了各部门针对贫困问题的不同类型和具体成因出台的政策措施,形成了相互支持、协同发力的政策体系;从中央与地方的维度,分析了各地针对贫困问题的共性和特异性,既有中央层面的原则性要求和统一政策,也有省级以下地方政府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从历史的维度,总结了精准扶贫战略与政策体系,既有对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开发战略与政策的接续和传承,更有根据扶贫形势的结构性变化而做出的重大创新,深刻把握了贫困治理的科学规律和时代价值。黄承伟强调,职能部门的维度主要聚焦于“对症下药”,中央与地方的维度主要聚集于“因地制宜”,而历史维度则主要聚焦于“随势而变”,三者的结合充分体现了精准扶贫战略与政策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