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关注迈拉苏,是在中央电视台首支“绿色中国梦”主题公益广告热播之后。画面里,亿利库布其沙漠基地的几个种树工人扛着树苗站在高高的沙丘上,33岁的迈拉苏就在其中,凝望着远方,挺有范儿。
3月的一天,约好跟迈拉苏进沙漠。一大早,一行5人走向沙漠深处。那辆叮当作响的战旗越野车由迈拉苏开着,车座后排的三个年轻人都包裹得严严实实,还有一个新来的女研究生。坐在冰冷的副驾椅上,环顾这辆车,四处漏风,车子一起步,顶棚上的沙子簌簌落下。
到了牧民新村一个小卖店,迈拉苏拉下车买回几包方便面和矿泉水,作为一行人中午的干粮。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勘测,要测量杨树柴登和红旗柴登有多少亩沙漠可以种植被,测量总面积是20万亩,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好准备,需要在沙漠里穿梭一整天。
进入沙漠,我才知道,迈拉苏不仅树种得好,开越野车技术也是一流的。车子飞快驰骋,咆哮地冲上沙丘,再缓缓开下去,每次往下开,车子与地面倾成一个大斜角,感觉挡风玻璃就要挨着沙子了。麦拉苏小心翼翼地绕过那些沙柳,每次都有惊无险。我把安全带死死相扣,手紧紧握着手抓,偷瞄迈拉苏,他一脸轻松。在穿越过几个大沙丘之后,我和后排的女孩再也不尖叫了,稳稳地坐在座位上,享受在沙漠里自由穿越的乐趣。迈拉苏娴熟地打着方向盘,讲起他工作中的趣事,滔滔不绝,都是对沙漠生活的热爱,对那一抹抹绿色的向往。
经过一条砂石路时,迈拉苏告诉我,脚下这条路在以前都是高高的沙丘,是他进入亿利后的第十天跟同事们一起推出来的,现在砂石路两旁种满了沙柳,沙柳现在已经有两三米高了,不断地摆动着树枝,仿佛在跟老朋友打招呼。回想当初,麦拉苏深有感触。他们推一天路,吃一天干粮,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每到一个地方,迈拉苏都仔细对照地图,用GPRS导航仪定位。他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画在地图上的绿色梦想在一步步实现。从2010年加入亿利在库布其种树开始,梦想就是伸手能摸得着的树。他说,每年春耕前都像今天一样做勘测,画出绿化面积,然后种树,到秋天验收的时候,看着自己亲手绘的图纸长出了绿色的树,而且每一年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地扩大时,之前所有的孤寂和茫然一扫而空,化成沙土,留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他说,他喜欢这里,他舍不得离开这片沙漠,小树苗在一天天长大,每天来看看这些亲手种下的树,心里踏实。
迈拉苏左手中指上的指环告诉我,他已经结婚了。他2014年年底才结婚,美丽的姑娘在呼和浩特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有时两人一个月也见不上一面。婚礼在沙漠办的,没有蜜月旅行。今年春节,迈拉苏带着妻子经过二十好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才回到内蒙古兴安盟老家,在家中只呆了2天半,就告别年迈的父母,告别新婚妻子,匆匆回到大漠,原来他牵挂的和放不下的还是这些树。
快到12点,迈拉苏拿出方便面和矿泉水,找到一个沙丘的背面,四个人围坐在一起,撕开方便面津津有味地啃起来,一瓶矿泉水就着风咕噜咕噜就下肚了。摘下围巾和口罩,我看到女孩儿满嘴都是裂纹,她打趣地说,沙漠里紫外线很强,晒出斑很难下去,一定要做好防护哦,变丑可没人要啦!
简单地吃过了“午餐”,一行人也筋疲力尽了,迈拉苏把车开到一个四周环沙较避风的沙谷里“午休”。我的双腿和脚依然冰冷得没有知觉,脸干得难受,嗓子干痒,而迈拉苏裹紧大衣早已满足地进入了梦乡,还发出细细的鼾声。我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沙漠中风餐露宿的艰辛,而迈拉苏他们,一年四季都这样过。
小憩片刻,继续开工,重复着上午的工作,直到勘测完地图上标出的最后一小块面积,才收工回家。夕阳渐渐西沉,大漠披上了一层浪漫的金色,牧民新村升起袅袅炊烟,迈拉苏的电话响了,是同事打来的,邀请他一起过元宵节,一起去包团圆饺子。
我问他,蒙语迈拉苏是什么意思,他说是一种松柏树,就是一棵树。我突然明白了,迈拉苏的梦想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一棵棵能摸得着的树,一抹抹能看得见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