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开幕 唱响“中国治沙好声音”

发布时间: 2016-10-09 15:35:05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王虔 魏博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库布其沙漠,沙漠腹地,论坛开幕式,荒漠化防治,国家林业局

  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做主旨演讲。中国网 董宁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魏博 王虔) 2015年7月28日,主题为“沙漠生态文明,共建丝绸之路”的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等出席开幕式。

中国走出治沙与治穷共赢特色之路

汪洋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近些年来中国认真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道路。我们不仅初步遏制住荒漠化持续扩展的趋势,实现了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和荒漠化程度持续多年的“双坚守”,还培育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防沙治沙的新产业,实现了沙区农牧民收入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双增长”。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表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沙区生态状况逐步好转,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治沙经验,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

布局“十三五”荒漠化防治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在中国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持续加大对荒漠化防治与环境保护的科技投入。持续开展全球变化理论研究,重点开展了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与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加强荒漠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与示范。在推动生态修复产业化发展上,建设了库布其沙漠化防治等国家级生态综合治理科技示范基地,带动产业的发展,将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由“两难”变为“双赢”。

荒漠化治理助力“一带一路”战略

本次论坛围绕“沙漠生态文明,共建丝绸之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自然地理条件差异较大,特别是大部分国家地处内陆,干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比较突出。脆弱的生态环境是无法为丝路开发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的。因此,“一带一路”的建设首先面临着解决生态危机的重大难题,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构建绿色经济环境将是各国共同的责任。“这条丝绸之路必须是绿色的。” 沙祖康强调。

中国治沙模式走向世界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论坛发来贺信,他表示:“中国政府和私营部门相互携手合作,共同防沙治沙,减少内蒙古地区吹来的沙尘暴,同时也帮助人们摆脱贫困。库布其沙漠论坛是分享科学技术政策、制度创新、地区与国际合作,以及政司协作经验的一个宝贵契机,同时也是促进土地可持续管理与实现全民有尊严生活所需的一个认知过程。”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 巴布表示,世界各地的例子都展示出,如果采用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方式,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上升。“在中国,我们看到了黄土高原的转变,百万人口从中获益。在库布其,亿利资源集团也耗费巨资来修复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太阳能行业正在逐步的每年起飞,每年吸引了将近20万的旅客到这里来开展生态旅游。”

作为全球唯一致力于推动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大型国际论坛。2007年创立以来,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始终聚焦一个困扰全世界的难题——荒漠化。本届论坛由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主办,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中国亿利公益基金会承办。此次论坛还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要、国际组织代表、商界领袖、专家学者、艺术家以及青年志愿者参会。与会代表深入库布其沙漠腹地,亲身体验了库布其治沙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先后参观考察了拥有1000种耐寒旱、耐盐碱的亿利资源集团种质资源库,库布其600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区、生态健康区甘草种植基地和生态光伏项目。与会代表对“库布其模式”取得的巨大成效给予了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1   2   3   4   5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