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之要义在于照亮人的内心

发布时间: 2016-09-27 13:53:31 | 来源: 云南网 | 作者: 温星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图书馆,网评,彩云,授之以渔,天堂,云南,大理,洱源,西山乡,省委宣传部,定点帮扶,昆明助学书店,文化扶贫

 

爱尔兰圣三一学院图书馆,被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图书馆之一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关于读书重要性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我尤其喜欢博尔赫斯这句。因为,它将人类认知中最美好、又最虚无的“天堂”,具象为了一个“图书馆”,让大家能够去想象,甚至可触、可感。

对于贫困的大理洱源西山乡而言,一次性获赠上万册图书,虽不算多,却也不算太少,其乡村图书馆可以更加充实起来。该乡接受云南省委宣传部定点帮扶已达20年,这只是再寻常不过的一项帮扶措施,却有着不寻常的特殊意义:以往,帮扶物资一般都来自于政府部门,而这次,则来自于民间力量自发的募集与汇聚。

负责物资募集的昆明助学书店负责人吴兴奎说,逾万册、总码洋近30万元的爱心图书,主要来自于云南省、曲靖、宣威等地作协及国内著名的崇文书局等单位,另外,多位作家也以个人名义捐了不少。当运输出现问题尤其运进沿途多处塌方的西山乡遭遇巨大困难时,当地武警部队、新华书店等单位相关人士听说后,立即主动协调,提供了有力的援助。

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若分开来看,各方面所提供的物资和所做的工作似乎都并不太多,但正是这些“涓涓细流”之间的积极协作与合力,让雨季中大山深处的这次扶贫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作为唯一随行记者,我全程见证并参与了这次活动。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个人捐书者代表、作家杨杨在西山乡中学作《阅读与人生》主题演讲时,台下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绽放着光芒的眼神。显然,他们被杨杨凭借阅读与写作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人生故事所吸引,甚至震撼。那一刻,我突然觉得特别欣慰: 我们送书而不是送或多或少的一些现金来这样的地方,给这样的一群孩子,真是没错!

可以说,作为人类知识、经验及各种精神文明成果载体的优秀书籍,是我们后来者汲取养分、渐渐成长、奋力前行的最好的加油站。如果会读书、认真读,通过这些书籍,我们不但能与古今中外的先哲前贤交流,更可以照亮自己的内心,将自己人生之路上的迷雾驱散,从而更加坚定昂首阔步,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想,这正是捐书的意义所在。

在我此行途中发布的一条微信后面,几位朋友的观点很有代表性——

王建舜:一百金银难改命运,一百斤书却有可能。

阿东:书籍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却能变成最坚强的力量。

之后,阿东话锋一转,提到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不过前提是看他们需要什么,饿肚子的情况下还是先应该解决肚子问题。”

这话当然不错。值得安慰的是,根据此行我们多方走访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洱源县西山乡许多村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若不出意外,年内即可全乡整体脱贫,“肚子问题”当不再是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精神层面的扶贫无疑就显得更加重要。

其实,即便是对于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弱人群,精神与物质上的扶贫也理应并重。因为,一般的物质扶贫仅能解决扶贫对象短期生活所需,不可能对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任何影响。

这其实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朴素道理:所谓“鱼”,是两筷子吃完就只有等死干着急的物质扶贫;所谓“渔”,则是有可能改变其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乃至世界观价值观的精神扶贫。

因此,在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扶贫还是“授之以渔”,其要义在于如何驱散贫弱群体思想上的阴霾,如何将他们的内心照亮,从而赋予他们一种内在的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改变自己的人生。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