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核桃引发的革命 “陇南模式”诠释精准电商扶贫

发布时间: 2016-09-27 10:15:14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焦梦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鸡蛋,核桃,陇南模式,电商扶贫,精准扶贫,甘肃

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焦梦摄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9月27日讯(记者 焦梦) 9月25日至26日,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召开。

与会嘉宾实地观摩了陇南市成县和徽县的几个现场点。其中,成县鸡峰镇草滩村在3年内的逆袭给大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距离成县县城近80公里的草滩村,曾经长期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网、不通邮。

针对山深路偏远、林中藏珍品、遍地都是宝的原生态农林产品“卖不出去”、群众收入“上不去”、农村面貌“变不了”的问题,成县围绕国家电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将互联网+首先引入贫困山区,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网店,双联、扶贫干部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压在“山中出不去”的农产品,探索和创新出了电商扶贫之路,实施了信息普及、项目扶持、政策服务、物流快递、网店帮带“五个进村入户”推动电商扶贫。

2013年9月,成县县委、县政府鼓励大学生村官做农村电商,当时还是大学生村官的张璇在全县率先开办了“鸡峰山珍品”淘宝店,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一只土鸡蛋从线下的5角钱到线上的2元,一斤土鸡从线下的10元到线上20元的突变,让村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好处。

曾经的贫困户李生荣告诉记者,“以前去县城卖鸡蛋,需要凌晨5点出门,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了,遇到下大雨,山上的土路完全冲断,至少3天不能出行。现在把家里散养的土鸡卖给村里的淘宝店,从最早的14只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只,去年增收4100多元。”当问到未来的打算时,李生荣说他要进一步扩大生产,把养殖规模增加到1500只,把在山清水秀环境里养大的土鸡卖到大城市的餐桌。

草滩村村民李生荣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焦梦摄

 

“核桃书记”成网红

成县本是中国籍籍无名的小县城之一,自从出了个“核桃书记”李祥,在微博里频频叫卖家乡的鲜核桃,不但自己一下成了微博名人,成县也成了区域电商经济的领头羊,农产品电商来势汹涌,一发不可收拾。截止目前,陇南已发展政务微博2900个,政务微信公众平台370多个。

目前,陇南市已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增收增智并重的电商扶贫格局,直接带动5.6万人实现稳定就业,64万贫困群众人均增收430多元,全市450个电商扶贫试点贫困村开办网店735家,带动贫困户2.45万户9.7万人,试点村网店销售总额达2.53亿元。形成了政府、协会、驻村工作队等多主体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150个、村级服务点495个,建设各类网店9139多个,2016年电子商务实现新增销售总额7.41亿元(线上2.86亿元、线下4.55亿元);建成各类网货供应平台83个,开发网络适销产品629类1126种,形成了陇南油橄榄、成县核桃、武都花椒、礼县苹果等知名网货品牌;发展各类物流企业237家,设立快递服务站786家,村邮站1200个,大大提高了网货配送效率;2016年开展电商扶贫培训2.9万多人次,并选派128名未就业大学生到浙江电商企业开展为期半年的在岗培训。

电商扶贫的“陇南模式”

在陇南,电商扶贫倒逼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全市通村公路硬化率和网络覆盖率快速提升;加速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全市特色产业总面积达到了1100多万亩,认证“三品一标”226个。此外,还倒逼了农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淘宝、微博、微信、众筹、移动电商创业在广大农村开始流行。并且,倒逼了乡村干部作风的转变,涌现出了一批电商扶贫的先进典型。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表示,陇南初步探索出了“政府推动、先托后扶再监管,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生活力,百姓创业、广泛动员齐参与,协会服务、三商联动一盘棋,微媒营销、绿色产品广宣传”的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

刘永富在书面讲话中表示,陇南是全国唯一的电商扶贫试点市,电商扶贫工作起步较早、抓得扎实、效果很好。陇南是甘肃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交通不便,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把电商扶贫做得风生水起,对其他贫困地区有借鉴之处。刘永富指出,国务院扶贫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工作,在陇南市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参与指导在贫困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动员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参与。各地不断加强对电商扶贫工作的行政推动,探索出了贫困农户创业型、能人大户引领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乡村干部服务型等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实践证明,电商扶贫创造了贫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节支脱贫、缓解了贫困乡村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为重要的是,电商扶贫引导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刘永富指出,陇南市在发展电商中,一是坚持政府推动,实现电商扶贫集中突破。二是坚持市场运作,建立农特产品网销体系。三是坚持扶贫导向,建立网店带贫机制。四是坚持人才开发,开展多层次技能培训。五是坚持完善服务,建立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六是坚持微媒营销,培育农特产品网销品牌。初步探索出的电商扶贫“陇南模式”,在复制推广上具有可操作性,在带动农民增收上具有广泛性,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建议各地扶贫干部学习陇南的思路、理念、方法和精神。他特别强调要学习陇南人的精神。这样的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为什么陇南人率先做出了成绩?他号召学习陇南各级干部一心为民、把事做实、千方百计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让老百姓增收的精神;以及创新、实践、不甘人后不断进取的精神。

数据显示,财政部、商务部大力支持电商扶贫工作,不断加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对贫困县的支持力度。目前,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共确定示范县496个,其中贫困县261个,占52.6%。三方已达成一致意见,力争今后三年内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对有条件的贫困县全覆盖。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认为,“陇南模式的意义在于让其他贫困地区看到了西北地区交通区位优势不占优但农业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以弯道超车。通过因地制宜的引导和设计,贫困地区也可以创造电商的奇迹。”

陇南电商扶贫“成长的烦恼”

甘肃省副省长杨子兴指出,甘肃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贫困人口规模全国第七,贫困发生率全国第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全国倒数第一。贫困地区宽带网络覆盖率低,农村物流配送设施落后、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并缺乏资质认证,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紧缺等制约因素和难题较多。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进而指出了陇南电商扶贫“成长的烦恼”。他认为陇南还需要克服交通区位劣势、提升品牌效应、培育龙头企业等问题,从电商扶贫开始向县域电商转型,逐步形成电商新经济。此外,还需要深化人才的分层次培养,把草根创业与企业转型、本地培育与招商引进相结合,最终打造区域性的电商中心。

“陇南的实践表明,电商扶贫是一个生态体系,不是浮冰而是冰山。一个完整的电商体系,至少包括前端的电商交易体系,如平台、网商;中端的电商服务体系,如服务商、金融支付、快递物流、电商园区等;后端的产业支撑体系,如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我们经常看到的电商交易体系只是电商的一般外在表现形式,就像是一座冰山,只是浮在水面之上的九分之一,而九分之八却浮在水面之下。如果没有水下的电商服务体系、产业支持体系,则所谓的电商只是浮冰,很快就会化掉。现在陇南电商体系已经形成,让电商扶贫最终成为了现实。”魏延安表示。

另悉,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邮政集团等国家有关部委相关负责人,国务院扶贫办相关司局、机关党委、直属事业主管社团负责人,各省区市扶贫办、协作办负责人,甘肃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电商平台企业负责人等200多人参加了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