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桑峪村进城“幸福”记

发布时间: 2016-09-21 13:46:07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王文化 王飞航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南桑峪村,新村,无底洞,采空区,村规民约,山西,国土资源厅,村支书,勤劳致富

新华社太原9月20日电 一个吕梁山区的采煤沉陷村——山西省河津市南桑峪村,整村搬迁到35公里外的河津市郊,成为南桑峪幸福小区。从裂缝窑洞到舒适楼房,从离乡打工到守家就业,从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整村搬迁的南桑峪村走出沉陷开创幸福。

从闹心到舒心

南桑峪村800多户散住在方圆8公里的山梁上。由于长期煤炭开采,全村九成以上的地下成为采空区,85%的房屋断裂倒塌,住房成了村民最闹心的事。

村民贺隆将说:“过去最担心的是房子安全,墙上裂缝能塞进手指头,晚上睡觉都不敢关灯,天天提心吊胆的。”整修不断破损的住房是村民开支的“无底洞”,住房条件也成了村民娶不上媳妇的主要因素。

从2008年开始,南桑峪村通过争取国家资金、企业赔偿和集体投入等办法,筹资1亿多元,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取得原属米家湾村的河津市郊部分土地建设南桑峪新村,实施整村搬迁。

目前南桑峪新村建成住宅楼22幢、老年公寓1幢、幼儿园1所、休闲娱乐广场两个,已有95%以上的村民搬进新村。走进南桑峪新村,橘红色住宅楼整齐划一,道路干净整洁,路灯、绿树、青草、水泥路面,和大城市管理良好的小区没什么区别。贺隆将的新家有102平方米,他说:“现住的这套房子花了6万块钱,每平方米不到600元,附近的商品房都卖到每平方米3000多元了,而且物业费、暖气费由村委会承担,一分钱不用出,住的很舒心,最重要是安全,每天都能睡个踏实觉。”

去年一年,南桑峪村娶了37个媳妇,超过了以前多年的总和。

肯干还要会干

整村搬迁后,南桑峪村2800余亩耕地已基本流转,在退耕还林的同时,村民们还在旧村栽种了核桃、花椒等。

村支书王国清说:“村里老话说‘命薄一张纸,勤劳饿不死’。把乡亲们迁出来,就要想法让大伙留得住、发展好,过上幸福生活。”为了帮助村民们在城里就业,村里成立了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务派遣公司,一方面联系城里的宾馆、饭店和工业企业,组织村民集体就近务工,另一方面,村委会出资组织村民到太原、西安等地学习电焊、开挖掘机等专业技术。

村民李向泽学到电焊技术到附近的河津中大海圣公司当起电焊工,他说:“培训期间村里每天发10元补助,经过3个多月学习,成了技术工人,月收入3000多元。”

58岁的杨劳发开了家洗车行,安排了6个村民来上班。56岁的师变样,在山里时生活就是做饭赶集打麻将,如今在新村做保洁,白天上班,晚上在广场跳舞。她说:“在山里连跳舞都没见过,现在也和城里人一样上班,一样赶时髦,这辈子没白活。”

村劳务派遣公司经理李汾瑶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到温州谋职,南桑峪村进城后回村工作,他说以前在山上网络都上不了,现在村里和外边城市没什么大的区别。据他介绍,目前南桑峪新村90%以上的村民实现了就业,月人均打工收入1000多元;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500元,比搬迁前提高了一倍还多。

从杂乱到秩序

“刚搬到新村时,村民们还像在山里一样光着膀子到处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于是我们召开村民大会,集体讨论制定村规民约,提出不要把山上的不文明习气带到新村,争做文明城里人。”王国清说,“村里79名党员带头讲文明话、做文明事。”

在南桑峪新村8条近40款的村规民约中,对社会治安、村风民俗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如乱扔垃圾、烟头等发现第一次通报,第二次罚款。村主任王凯龙的一个外甥为此被罚了3次。现在村里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了,不仅面貌一新,几年来也无一例治安事件发生。

每个月25日晚村里召开物业管理会,每户要参加,批评处理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风气,是物业会一个重要内容。在村里开馒头铺的贺龙江说:“物业会就是上学习课,给大家做工作,让大家适应城市生活。”针对村民办理红白喜事时相互攀比的问题,南桑峪新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事章程,规定了宴席标准为8个碗(菜)、10元以下烟一盒,超标罚5000到10000元。

村里还建了老年公寓为7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吃住,并发给一定的生活补助。40岁的杨铁梅是老年公寓的一名专职保洁员,负责清洗衣物、照顾老人,每月村里给她发1500元工资。她说,目前老年公寓里有40多名老人入住。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专家表示,南桑峪村遵循群众意愿整体搬迁进城,带领群众致富实现稳得住、发展好的目标,为采空区搬迁治理提供了经验。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