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贫困 气吞山河——昭通脱贫攻坚“挂图作战”详解

发布时间: 2016-09-20 08:58:22 | 来源: 多彩贵州网-西部开发报 | 作者: 黄少军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云南,昭通,脱贫攻坚,挂图作战

  脱贫攻坚,注定成为镌刻在乌蒙大地上的深刻烙印。

地处云贵川三省乌蒙山腹地的昭通市,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截至2015年底,昭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95万人,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21.53%,居全省第三。全市11县区中就有10个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和乌蒙山集中连片区域特困县,是全国和全省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脱贫之于昭通,是民生之首、赶超之策,更是战略和全局。面对重重困难和巨大压力,昭通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党员干部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奋进、不屈的昭通,正扬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风帆。打好精准牌,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昭通各级各部门挂出“作战图”,排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向贫困发起“总攻”。

使命 担当悠悠万事于此为大

昭通,从未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而关注的焦点,却是因为这里的贫困,以及乌蒙儿女决战贫困的决心、勇气和生动实践。

作为云南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级市,昭通百万贫困人口能否脱贫,这关系到全省乃至全国扶贫工作大局。昭通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合力攻坚,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2015年,昭通出台了《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目标凝聚力量举全市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完成了《昭通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昭通市扶贫开发专项规划》、《昭通市镇雄彝良威信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昭通市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等规划和方案的编制。

昭通各级各部门咬定脱贫、摘帽、出列、增收“四大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精准扶贫,为实现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全市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75亿元,启动实施了7个整乡推进项目和63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整村推进,3156户扶贫安居工程、2250人易地搬迁等一大批专项扶贫项目,21.72万贫困人口脱贫。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25个乡镇、342个行政村、2365个自然村的整乡、整村推进,解决了22.82万户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转移安置贫困群众3665户、1.91万人,减贫220.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7.5%下降到21.53%。

然而,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底,昭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95万人,这个数字是云南省16个州市之最。要在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昭通面临巨大压力,但没有退路。

悠悠万事,脱贫为大。2015年8月,昭通市委召开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市委书记范华平发出了“决战贫困”的动员令:全市上下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共产党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扛起来,用良知和良心向人民群众庄严承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拿出硬措施,倒排时间表,把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确保所有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绝不拖全国全省的后腿。

当日,昭通11个县区委书记纷纷立下军令状,向全市人民做出庄严承诺:“不摘贫困帽,交出乌纱帽!”县区一把手的责任担当与“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魄力,响彻乌蒙,气壮山河。

昭通的脱贫攻坚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艰苦卓绝的战斗。不仅各县区委书记立下了军令状,昭通市委书记、市长也分别作出了庄严承诺。

2015年6月2日,范华平被任命为昭通市委书记。他郑重承诺:“坚持不换频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成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015年11月18日,郭大进全票当选为昭通市长。作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全国青联第十一届委员,世界道路协会(PIARC)技术委员会(TED)委员,中国路面工程检测和质量控制领域青年专家,郭大进的上任,无疑为昭通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乃至脱贫攻坚战略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郭大进说:“我是大山的儿子,深知贫穷落后的疾苦,我相信,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市扶贫工作会议上,常务副市长成联远则强调:“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摘帽,是市委、市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是向全市600万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全市上下要拿出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紧,任务重。”昭通市扶贫办主任杨仕翰说,要彻底改变昭通贫困落后面貌,必须出实招,超常施策,自我加压:“能背100斤,背99斤就是不称职,必须背110斤!”

发展 战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

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大开放推动大开发、大开发推动大建设、大建设推动大发展,奋力赶追、跨步向前,迎来“两市、四战略、一规划”的良好机遇。即:被国务院列入全国31个资源成长型城市之一,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十大城市之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由此,昭通进入了重大历史机遇汇集期,国家宏观发展重点转移黄金期,自身地缘优势、资源禀赋集中迸发期。

范华平表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首要、也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昭通将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教育兴昭、生态文明“六大战略”,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着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在昭通市扶贫办,“作战图”一字排开,“时间表”一目了然:2017年,威信县摘帽;2018年,昭阳区、鲁甸县、镇雄县、彝良县、盐津县、绥江县摘帽;2019年,巧家县、大关县、永善县摘帽。2019年85个贫困乡、825个贫困村出列,111.9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2016年起,平均每年要实现28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21个贫困乡镇、207个贫困村出列。”杨仕翰说这个硬性指标让他感到有压力,但又信心十足。“因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资金投入之大、工作要求之严、动员组织广泛前所未有。”

感到压力的不仅是杨仕翰。昭通市级相关部门“一把手”、11县区党政领导均感到“压力山大”。他们的压力除了需直面最难啃的“硬骨头”外,更重要的是,昭通密集出台的贫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等9个考核办法,堪称“史上最严”。尤其该市当前推行的脱贫攻坚“每月通报、季度约谈、半年小结、年度考核”机制和现场观摩点评机制,这无疑给当地各级党政官员上了“紧箍咒”。

杨仕翰介绍,现场观摩点评每半年开展一次,分别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成2个观摩点评组,带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11个县区巡回观摩点评,现场推动工作,现场推广经验,现场传导压力,现场压实责任。更严厉的是,如果贫困地区不能如期脱贫摘帽,市委、县委将对责任干部“摘帽”;对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提拔的乡村干部,原则上继续留在乡村岗位,直到完成脱贫任务;对优秀村干部、乡镇站所人员,在公务员定向招考、乡镇领导班子调整时优先考虑。

5月初,由昭通市委书记范华平、市长郭大进担任组长的两个观摩点评组带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全市11个县区39个扶贫点,行程2000公里,现场观摩点评,在全市掀起了脱贫攻坚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 “曾几何时,因为贫穷,外面的人不愿来昭通。因为落后,许多昭通人离开了家乡,去异乡追寻梦想,以至于忘记了乡愁。”7月3日,在昭通市脱贫攻坚城乡发展大会上,郭大进深情号召:“我们领导干部的使命和职责是:让生活在昭通的人以昭通为荣,让从昭通走出去的人以昭通为乡愁!”

精准 发力多措并举全面推进

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怎么打?昭通市委副书记王忠答题:“准”字当头,攻坚拔寨,是打赢这场“硬仗”的根本战术。

4月,昭通对11个县区扶贫工作队副总队长、146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第一期培训。“开班课”上,王忠围绕“扶持谁、怎么扶、怎么帮、如何退、谁负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语重心长地说:“在座的各位,你们既是脱贫攻坚战的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大家要深刻理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要求,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在这场展示才华、实现价值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人生壮丽篇章。”

“精准”二字,在昭通脱贫攻坚战中被运用到了极致。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要求,昭通紧紧围绕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创新。

扶持谁?建档立卡“回头看”,不多一户、不少一人锁定“穷根”,“靶向”精准,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素质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村容村貌怎么样”,这是昭通独创的精准脱贫“五看工作法”。锁定贫困农户、贫困乡村致贫原因、面临困难和存在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制定到乡(镇)、到村(社区)、到户脱贫攻坚计划。

2015年11月,昭通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从贫困人口中识别退出26万非贫困人口,新增录26万贫困人口,有效地挤出了水分,不多一户,不少一人。目前,新一轮“回头看”工作正有序开展。对贫困对象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核查,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摸清贫困人口的数量、居住条件、收入来源等家底,建立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有档,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脱贫的及时销号,返贫的及时挂号。

怎么扶?“输血”培元,“造血”强身。结合“六大战略”,产业发展“改穷业”、易地搬迁“挪穷窝”、教育兴昭“斩穷根”、社会兜底“脱穷境”。

按照中央“五个一批”要求,昭通结合各县区实际,因地制宜实施劳务输出就业脱贫、资产收益脱贫、库区移民脱贫、恢复重建脱贫等“5+N”战略,分门别类制定教育、产业、金融支持等专项行动计划,确保每一个战略都有实施路径和有力支撑。去年,全市实现劳务输出150万人,务工收入300亿元。

如何唤醒贫困地区沉睡资源,激活贫困户致富潜力?关键在于找准让贫困户接茬的路子。为做到让贫困群众短期能挣钱,长远保增收,既打牢“底子”又拓宽路子,既摘掉“帽子”又拔掉“根子”,昭通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思路,为贫困户“私人定制”脱贫路径,从资源禀赋中找脱贫良策,在产业发展中实现精准脱贫。

烤烟、苹果、天麻、花椒、核桃、魔芋、蔬菜和生猪、肉牛、肉羊、土鸡等种养殖业,成为最受昭通贫困户欢迎的产业门类。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至2个产业发展项目,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项目,给未来持续增收创造条件,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与产业支撑脱贫同步的是,基础设施“补短板”、易地搬迁“挪穷窝”、教育培训“斩穷根”……作为脱贫攻坚的揭幕战,易地搬迁成为重头戏。据了解,2016年,昭通将完成6.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31050户121054人易地搬迁任务,建设易地搬迁示范点25个。昭通的做法是:突破区域界线,坚持土地承包权、林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变,农户决定户口随迁选择权,按乡镇、县城、地级市三类给予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截至7月13日,计划今年实施的479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启动(其中:有2个安置点已竣工),民房建设基础动工14872户,正在主体施工14065户,已竣工4470户,已入住277户。累计完成投资22.17亿元,已兑付农户无偿补助资金15957户3.20亿元,发放农户贷款12849户6.69亿元。

怎么帮?建立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长效机制,科学确定帮扶重点,创新帮扶方式,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去年8月以来,昭通干部职工齐参与,建立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长效机制。中央、省、市、县1263家挂包单位挂联11个县区、挂包825个贫困村,3.7万名干部职工与37.4万贫困户“认亲戚”。目前,该市已组建929个驻村扶贫工作队,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6296人,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全部兼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实现了建挡立卡贫困村全覆盖。

通过“挂包帮”、“转走访”,昭通帮扶干部准确摸清“穷亲戚”们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需求,逐村逐户制定差异化、个性化帮扶方案,精准实行一户一策,一户一法,挂图作战,按图销号,“菜单式”扶贫扶到点上、帮到根上。

行走昭通,解码扶贫。干部“上前线”,群众“打配合”,昭通扶贫,扶出的是攻坚克难、提速赶超、同步小康的精气神,夯实的是百姓富与生态美同频共振的基石。“决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是党委政府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亦是乌蒙儿女团结奋进的铮铮誓言。

乌蒙大地上,决战贫困战鼓声声,硝烟未起,战事却酣。(供图: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