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添营养 为民族铸希望

发布时间: 2016-08-31 11:31:01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吴 丹 杨 彤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营养改善,学生营养,学生吃,土豆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位于六盘山下的宁夏隆德县联财镇中心小学,地处隆德县城最西端的渝河川道区。过去受经济条件限制和生活习惯影响,不少家庭大多是早晚两顿土豆面,只有逢年过节招待客人才吃几顿肉菜,大部分家庭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早上喝一杯水、啃几口干馍馍是常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前,路途较远的孩子中午回不了家,就在学校吃一点自带的馍馍将就一天。直到5年前,国家启动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每个孩子才有机会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

当前,青少年学生占我国人口比例约20%,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2011年,为改善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15个部门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五年来,营养改善计划从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做起,为广大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真正实现了为学生添营养,为民族铸希望。

制度先行,确保孩子们既吃得上、吃得饱,又能吃得有营养、吃得安全

“铃铃铃铃……”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堰河完全小学的校园里响起了清脆的下课铃声。五六分钟后,四年级的乐乐和妞妞已和往常一样拎着两个篮子快步走向教室。篮子沉甸甸的,里面装着一盒盒摆放整齐的牛奶。据该校负责人介绍,自实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孩子们课间加餐的基本搭配为学生奶+蛋糕或学生奶+鸡蛋。

为了确保孩子们吃得营养又安全,营养餐有着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卫生制度。除了奶蛋肉蔬均由专人按照严格的标准负责看管外,在堰河完全小学学生食堂厨房入口的更衣间,每一个进入食堂的工作人员都要完成更换衣服、佩戴一次性口罩、洗消等一系列操作。从配送开始,学校每天每发一份牛奶都会有专人负责记录,包括领取人、发放的牛奶批次等详细信息,奶样还会留存24小时以备检测。

据了解,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初,就始终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促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教育部联合财政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原卫生部等15个部门,先后组织制定了实施细则、食品安全保障管理、专项资金管理、食堂管理、实名制管理、信息公开公示、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应急事件处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食堂建设等10个系统的管理制度,明确了中央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试点学校以及供餐单位的职责,规范了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一起步就定好了规矩。同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学生就餐条件。从2011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591亿元,用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等组织经过实地考察后,给予高度赞扬,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了不起的计划”。为推进学校食堂供餐,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了3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解决试点学校就餐条件差、食堂缺口大、供餐能力弱的问题。截至2016年6月,试点地区共完成食堂建设项目近6.8万个,新建、改造面积2544万多平方米,有力推动供餐模式向学校食堂供餐转变,试点地区实行食堂供餐的学校比例达到74%。

为确保每一份营养餐都吃得安全,每一块钱都吃到学生嘴里,在实施过程中,各地都按要求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与试点学校、供餐企业等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对供餐企业实行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并落实了学校膳食委员会、校长(教师)陪餐等制度,并定期组织对试点地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同时,推动营养改善计划在阳光下运行,专门制定了公开公示办法,把每一个环节都放到阳光下“晒一晒”。全国学生营养办还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建立了专题页面,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并展示各地实施情况,2015年,又委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阳光校餐”项目试点,试点学校的老师利用手机APP,直接将营养餐实物图、学生就餐图和饭菜用料、价格等上传到阳光校餐网,确保学生吃得放心、安全。

营养改善计划陪伴了数千万中小学生的成长,基本消除了农村学生饿着肚皮上学的现象

五年来,营养改善计划陪伴了数千万中小学生的成长,基本消除了农村学生饿着肚皮上学的现象,明显改善了学生在校吃不上热饭的状况。已经有29个省份的13.7万所学校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超过3360万。

同时,学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社会反响良好。根据中国疾控中心作为第三方开展的跟踪监测结果,试点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发生了积极变化,身高体重有所增长、身体素质有所改善、贫血率明显下降,营养不良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家长和老师们都说,孩子们吃得比以前好,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更好了,学习意愿和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也养成了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参加体育运动的活力也大大增强了。这项计划顺应了群众期盼,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对此都给予高度认可和热烈拥护。

此外,计划对试点地区发展起到了有效带动作用。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近1600亿元资金,用于实施国家试点、奖励地方试点、改善就餐条件和补助困难学生,有力地支持了教育事业发展。按照目前的标准,国家给每生每天4元膳食补助,寄宿生加上“一补”后达到每天8—9元,基本能够解决贫困学生在校吃饭问题,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不少地方一方面鼓励试点学校就地取材,另一方面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带动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让学生吃得营养又安全”,确保2017年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

“营养改善计划覆盖面广、涉及环节多,而且是从最贫困地区起步,基础条件比较差,管理能力比较弱,又没有先例可循,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何秀超介绍,“一是地方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工作机构不健全,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动率高,责任心不强,影响了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二是食堂供餐推进较慢。个别地区食堂建设工程进度缓慢,部分地区食堂建成后未及时投入使用,没有积极克服困难,发挥食堂作用,为学生提供完整午餐。三是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个别学校食堂管理不规范,食堂晨检制度落实不到位,学校食品储存室达不到规定要求,存在安全隐患。四是资金安全存在风险。一些地方没有严格落实招标采购规定,部分地区专项资金结余量较大。”

为此,下一步将推动相关省份进一步扩大地方试点范围。今年启动扩大地方试点工作,围绕“让学生吃得营养又安全”的目标,确保2017年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同时,督促试点地区将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落到实处,确保所有学校食堂持证经营,进一步提高食堂供餐的比例,改进小伙房供餐条件。将政府采购、集中招标落实到每一笔大宗原材料采购,严把“入口关”,坚决阻止不合格企业参与。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让任何单位、任何人不能从孩子嘴里“揩油”,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并大力推行“阳光校餐”。借助“阳光校餐”项目大数据平台,提升政策透明度。还要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加强科学配餐指导,让学生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人民日报》2016年08月31日第12版)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