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骄阳当空,通往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政府的公路两旁,一排排现代化的红顶农家砖瓦房排列整齐。通过易地搬迁项目,再过不久,林川乡作干村的127户村民就能告别危旧房屋,实现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山中搬迁下来的心愿。像作干村一样,今年全省38个县(市、区)的535个村将实施易地扶贫项目,在新居中找到脱贫的新路子。
因贫施策 易地搬迁为了早日脱贫
整齐排列的新房、砖瓦围起的四合院、高门楼红房顶……8月15日,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作干村易地搬迁项目的新址,建好的新房让人眼前一亮。在村民李德科眼中,这些不久后将要入住的房子,不仅给了他一个新的家,还给了他脱贫的新希望。
李德科所在的作干村处于脑山地区,有127户498人,其中贫困户71户253人,全村耕地都为旱地。长期以来,村里种植业单一,由于耕地贫瘠,村民们辛苦一年的人均收入仅有三千余元。
除此之外,处在山中的作干村自然灾害频发,住房、基础设施差,交通闭塞,这成为整村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全村没有硬化路,三公里外才有车站,也没有可供开垦利用的土地,就地实现脱贫难度大。实施易地搬迁,找到脱贫新门路成为当务之急。”说起全村易地搬迁的原因,省高级人民法院驻作干村的“第一书记”徐永前说。
虽然村民心里明白,搬迁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仍有部分村民舍不得老家,还有顾虑。为此,徐永前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多次走家进户,耐心讲解关于搬迁工作的各项政策,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认可。
新房喜人 搬迁将增加收益途径
今年4月,村里完成前期各项工作后,利用省上的易地扶贫专项资金,项目正式开工。目前,房屋主体与院墙建设已完工,正在进行村路、电网等工程的建设,用不了多久,村民们就能入住了。不仅如此,村里还将在环卫、养老、卫生等方面配备相应设施。
“从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能住在这里,感谢党的好政策。今后交通和村上的条件都变好了,我想好好做养殖。”看着新址上已经盖好的房子,贫困户牛占财激动地说。长年住在破旧土房里的牛占财,上有患病的母亲,下有上学的儿子,能够早日脱贫致富是他的梦想。
整村搬迁后,后续产业如何发展,脱贫新门路在哪里?徐永前又马上打开了话匣子,根据村情,搬迁后,村里将改造安置地一百多栋旧塑料大棚,发展蔬菜种植,增加经济收入。并利用乡镇小集镇的区位优势,支持自主开办百货店、餐饮店等。同时,开展各项培训,提高村民自我发展能力……
“易地搬迁后,村里拔穷根有了基础,村民增收的途径增加。看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的精神面貌有了转变,更愿意主动自我发展,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对于今后的扶贫工作,作干村村委会主任牛顺德信心更足了。
易地搬迁 搬出信心和希望
在我省,不少贫困村坐落在山大沟深、先天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有时甚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行路难、就医难、饮水难、娶亲难、上学难……这些难题困扰着贫困村中的祖祖辈辈,想要彻底拔穷根,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作为我省脱贫攻坚“八个一批”扶贫工程之一,“十三五”期间,全省要完成20万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占到脱贫人口的38.5%。记者从省扶贫开发局获悉,今年在38个县(市、区)的535个村实施易地扶贫项目,将搬迁安置21333户、77567人。截至目前,共有338个村开工建设,占项目总量的63%。
如今扶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走出作干村,在全省39个贫困区县,处处可以感受到脱贫攻坚的热度。“我觉得搬迁所带来的不仅是居住环境的变化,还有村民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型。村党支部和所有驻村工作人员会一直思考村民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让村民们搬出信心和希望。”徐永前说。(贾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