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者:中国未来减贫面临新课题 正确战略和包容性增长助力发展

发布时间: 2016-08-15 20:36:06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祝文杰等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新加坡,李光耀,减贫,全球.南南合作,改革开放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撰文表示:中国减贫堪称发展中国家楷模,并为全球减贫事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南南合作等现有国际机制为基础,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相关投资基金发挥作用,特别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释放各国潜在生产能力,有效提升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当地贫困人口减少。中国走出了一条和平、和谐、包容、繁荣和共享的道路,不仅实现本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这是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中国未来的减贫道路将面临新课题,贫困人口会更加分散,增加减贫成本;减贫工作任务艰巨,不容丝毫懈怠;既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和战略,还要踏实发展包容性增长,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2015年9月25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简称国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接受新华网新加坡频道专访时说,新时代下,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交流互鉴已经从原来的硬环境领域转向软环境建设。新加坡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发展的“试验田”。

顾清扬同时担任该校短期高级中国培训项目主任,在新加坡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政府公共政策、城市化发展和管理等方面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还广泛参与了为中国政府官员提供的各种培训课程,并为多个政府部门提供过咨询服务。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接受新华网新加坡频道专访。(王应耀 摄)

从“硬环境”学到“软环境”

回顾中国与新加坡互学互鉴的悠久历史,顾清扬总结说,两国社会发展阶段不断往前迈进,学习借鉴的重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早年间,中国的发展主要在经济领域,中国学习借鉴新加坡也主要在经济建设方面,包括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贸易开放等,这些经验的借鉴对中国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国内干部、企业高管到新加坡学习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放到了金融发展、开放经济、服务业发展等领域。”顾清扬说。

他说,新的变化与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密不可分。例如新加坡的经济自由度在全球排名第二,政府和市场两股力量配合得比较好,这正是中国改革积极探索的领域;例如金融改革,新加坡之所以在金融方面没有出现过重大的系统风险,主要原因是把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创新活跃,另一方面监管没有束缚创新,这对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有极大借鉴意义;例如国企改革,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一直是中国政府重点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模式。

新加坡的创新“接地气”

在顾清扬看来,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如此重视“新加坡经验”,关键在于新加坡的科技、政策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与西方做法有很大不同。因为文化和发展的共性,新加坡的这些创新让中国感到“接地气”,是看得到、摸得着、学得到的。

他说,与中国一样,新加坡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产业升级,社会管理方面原来也注重效率,目前也都要开始转向注重公平。在决策模式上,新加坡与中国也一样,从精英决策模式开始有了新的转变。

“新加坡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我认为学习新加坡的这些做法有利于缩短现代化的追赶距离、节约时间、加快速度。”他比喻说,新加坡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发展的“试验区”。

中国经验也可向新加坡输出

顾清扬也强调说,中新建交25年来,新加坡也在越来越多地学习中国。新加坡政府决策层正通过语言、内部运作体制等方面努力了解中国。他说,中国的发展经验、核心技术的突破都值得新加坡学习。在运用最新的国际技术,迅速形成规模经济,这方面中国做得非常好。

他说,新加坡和中国保持密切关系,一方面可以从贸易投资往来中获得巨大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中国宏大的创新体系中获得机会。对于新加坡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说,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些都可以和中国的发展结合。

他同时提到,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大幅增长,很多资本也在通过新加坡为中介,向东南亚、欧美投资,加强区域和全球布局。在此过程中,新加坡可以配合中国的对外投资,带动自身的经济活动。

谈到“一带一路”倡议时,顾清扬说,新加坡欢迎“一带一路”,新加坡的经济发展需要推力,“一带一路”能带来更大的商机。同时,“一带一路”需要和所有东盟国家发生联系,而新加坡独特的地理位置可以帮助中国了解东盟国家的需求,尤其是在地缘政治领域,帮助中国和有关国家消除误解、化解猜疑。(记者 祝文杰 实习记者 蒋琰)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