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扶贫协作20年间,浙江助力受援贫困地区换新颜。自1996年起,浙江与四川结对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尽管帮扶地区几经变迁,但一项项民生实事,一个个产业扶持,一场场农民培训,一家家企业投资……浙江聚焦精准帮扶,务求见到实效,帮助四川贫困地区“拔穷根”。
今天,浙川两地继续深化东西扶贫协作,协力推进受援地区一起奔小康。尽快补齐对口帮扶地区的民生短板,是浙江对口帮扶的重点。自帮扶地区调整为四川藏区5年来,浙江紧紧围绕四川藏区“多点多极战略”、“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等重点,投入近2亿元,援建农牧民定居点的水利、乡村道路、夜间照明等设施,实施特困人群帮扶计划,帮助3850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
“对口地区发展主要靠当地,我们帮扶的主要任务是撬动、助力和引导,促进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浙江省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对口支援处处长叶建军说,长期以来,浙江确立了“民生、产业、智力”三个方面作为帮扶的重点,开展精准帮扶。截至2015年,浙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45亿元,实施各类教育、卫生、基础设施、扶贫新村等项目1500余个,使70余万贫困农民直接受益。
扶产业之基,才能探脱贫之路。浙江立足自身扶贫开发经验,聚力产业扶持“拔穷根”。在帮扶地区大力推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佳、群众愿意接受的项目,如投入4000万元帮助青川发展茶叶、油橄榄、食用菌等三大产业,使青川茶叶种植面积由10万亩发展为23.5万亩,茶农人均收入由552元增加到 2750元。
企业投资是东西扶贫协作的重要抓手。浙江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优势,通过双方经贸交流合作提升帮扶地区的“造血”能力。如浙江20年来帮扶四川省广元市引进企业422家,项目总投资460亿元,娃哈哈、中哲集团、青春宝、林安木业等一批企业成了当地龙头企业。据统计,截至2015年,浙江共为对口地区引进企业合作项目885个,到位资金950亿元,创造50多亿元税收,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
转观念,拓思路,谋长远,才能给对口地区“授之以渔”。20年来,浙江立足培养“明白人”、“带头人”,培训当地人才5万人次,组织开展干部挂职交流2800多人。特别是帮助对口地区培训卫生、教育、旅游等人才以及基层干部,使其转观念、拓思路、强本领,有效增强对口地区的自我脱贫、自我发展“内生动力”。
“浙江的东西扶贫协作促进了对口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受援地区贫困人口的减少,促进了对口地区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观念转变,促进了两地经济共赢发展。”浙江、四川扶贫部门负责人如是评价两地20年扶贫协作取得的成就。
展望未来,浙川两地东西扶贫协作将向着更精准、更深入、更务实的方向迈进。浙江省强调,在继续强化帮扶的基础上,将更加重视运用阿里巴巴、遂昌“赶街网”等“互联网+”平台,帮助受援地区发展互联网经济,切实增强对口地区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实打实的帮扶成效与受援地区携手并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