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教育精准扶贫 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发布时间: 2016-07-15 13:56:55 | 来源: 华声在线 | 作者: 谢进 周科际 胡玉玺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中南大学,教育扶贫,留守儿童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在江华县看望贫困学子

中南大学大学生暑期电商扶贫团队

中南大学捐赠的物资

华声在线7月13日讯(记者 谢进 通讯员 周科际 胡玉玺) 2013年以来,中南大学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开展对口扶贫工作,学校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对待。扶贫先扶智,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在江华县,中南大学全方位推进教育扶贫,为了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学校选择了江华县大圩镇中小学进行教育精准扶贫,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改善了当地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水平。

山高路远 教育落后

江华县大圩镇地处湘南边陲,距县城70公里,辖3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2622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8%,2014年全镇财政收入仅336.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50元,大圩镇是典型的高贫寒山区,全镇有贫困人口5000余人。全镇现有中学、中心小学、完全小学(含附属公办幼儿园)各1所,中心幼儿园1所,村级小学4所,教学点8所,共计16所学校。中小学在校人数3829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074人,小学在校生2755人,在园幼儿877人。公办教职工185人,专任教师184人。目前,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当地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设施陈旧,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需要在各方面进行系统的支援建设。

教育扶贫 掷地有声

据悉,中南大学党委领导高文兵,黄健柏,周科朝,高山,李亮,以及组织部、统战部、学工部、团委、校工会、国际交流处、有关二级学院的领导老师们先后深入江华县大圩镇中心小学、大布村小、三合希望小学等村级小学了解情况。查看村级小学的办学设施,教室条件,食堂环境及教师生活环境,多次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党委书记高文兵明确表态,不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改进当地的办学条件。

为了有序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保障教育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中南大学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涵盖15个职能部门的对口支援办公室,成立了教育扶贫办公室,挂靠在学校工会,保障教育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发挥扶贫工作第一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学校选择在江华县第一中学共建 “中南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建立中南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校团委两次带领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涔天河库区移民安置学校涛圩中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大学生艺术团到江华进行了专场文艺演出,获得当地较大的社会反响。

学校先后选派青年教师李博、余超、辛星、谈晓辉、龙卿富、黎胤、朱徐到江华县挂职;学校派出知名教授在江华县职业中学、二中、一中讲座,教授教育心理学;2015年又选派了4名支教研究生到江华一中开展支教工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阳光体育、社团活动等方面发挥大学生的青春力量。

务实措施 改善办学条件

当地经济条件落后,学校办学设施陈旧,学校甚至出现期末考试因为设备问题试卷无法印刷的现象。学校缺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鲤鱼塘完小20名老师公用1台老旧的二手电脑,多媒体设备、语音室残缺不全,课桌椅及教室教具全部是80年代的破旧设备。

中南大学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动员各二级部门力量,多次开展教学仪器、教学设备的捐赠,先后捐赠电脑400余台,集中解决了江华县大圩镇215名中小学教师的电脑问题,建立了3间电脑机房,捐赠30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补充了多媒体教室,捐赠了12台打印机,油印机,解决了教师打印资料的困难。捐赠200套办公桌椅,70套教师宿舍硬件设备(包含空调、热水器,电视机及床具),改善当地中小学教师住宿条件。先后捐赠总价值300余万元。

通过一系列的设备捐赠逐步解决了帮扶学校的硬件条件落后的局面。

关注留守儿童 资助贫困学子

自2014年以来,中南大学通过教师捐赠和中南和谐基金设立江华教育资助金。对江华县贫困儿童,孤儿给予每人1000元的教育资助,奖励敬岗爱业,业绩突出的贫困教师每人2000元,累计共资助学生300名,教师80名,累计金额46万元。2015年,中南大学重点资助了大圩镇的中小学师生,一次性资助谢梦萍等110名贫困学生,以及在校孤儿李根艳等23名同学。

社贝村为中南大学定点扶贫村,所有贫困户家庭子女共25名学生全部获得教育资助,朱龙春等25名大圩镇教师获得了每人2000元的奖励,通过以上资助和奖励极大的调动了当地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爱孤儿,让无辜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照顾,大圩镇地处高贫寒山区,因病致贫的家庭较多,因多种原因成为孤儿的孩子有23名。其中,在两岔河小学就读的孤儿李根艳,是养父在广州打工期间捡到的孩子,不幸的是,养父由于重病去世,现在寄养在一个单身叔叔家里,家中还有一个91岁的爷爷和上五年级的哥哥,家庭条件特别困难。扶贫工作组知道后主动找到该生,送去过冬棉衣,帮她解决生活困难,帮她争取到大圩镇高贫寒山区移民安置公租房,提供全套的生活物资用品,还帮她解决了住房问题。

工作组还联系到湖南卫视专门为她做一期求助节目,呼吁社会更多的爱心人士给予关爱。

文海村有一对姐弟,父母双亡,家里还有70多岁病弱的爷爷奶奶,其中姐姐今年中考结束,没钱读高中辍学在家,工作组得悉后,当即联系长沙外国语学校,录取姐姐进入护士专业学习,并免交当年录取费2000元,扶贫小组人员立即现场提供5000元用于支持安排姐姐入学物品和路费。中南大学工会张乃祥副主席亲自开车送她到学校报到注册,办理入学手续,并承诺负责其在校五年的所有费用,毕业后推荐到医院工作。

据悉,中南大学扶贫工作组还整理了大圩镇特困儿童,孤儿等有关情况的资料汇编成微视频和ppt,通过多种渠道介绍给学校师生,社会爱心人士和校友,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救助和教育资助工作中来。

筹措图书 丰富中小学生阅读读物

中南大学学校工会和图书馆联系到北京蔚蓝公益基金会,在大圩镇中学捐赠图书资料建立图书室,总计捐赠价值约100万元图书资料。学校通过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征集中小学阅读资料,呼吁人均捐赠10本书,通过公益众筹,为大圩镇100间教室添置了100个图书柜,共计6万册图书。目前,光华基金会、青少年基金会以及中南大学出版社也正在通过多种渠道募集图书,希望在2016年底完成江华县乡镇中小学图书室,阅读室的建设。

“青蓝工程” 建立教师培训基地

中南大学附属中小学与江华县大圩镇中小学校进行结对帮扶,激活当地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带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内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师资培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2015年,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第一附属中学先后两次组成支教团队送课下乡,进行公开示范课。肖慧、杨吉凡、李雅、刘洋等15位中小学教师在大圩镇中小学进行了授课,两地的教师们就教学、教法、教案等许多问题进行了交流,既提高了大圩镇当地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激发了中南大学的老师工作热情。老师们纷纷表示,类似的活动要多进行,要开展更多形式的交流活动。

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平台 实现教育资源对接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开展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发布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成果,开放中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网,共享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对援建中小学建立远程教育基地,开展城乡教师集体备课,示范课观摩,加强师资间的交流互动。

通过以上帮扶措施,当地援建学校教学设施正在逐步改善,师资水平逐渐提高,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日益丰富,课外阅读书籍大大增加,教育教学整体氛围获得了明显改善。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