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县积极探索贫困户贷款入股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

发布时间: 2016-07-13 09:57:28 | 来源: 金融时报 | 作者: 廖斌 谢文君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江西,吉安县,贫困户,贷款,入股合作社,产业扶贫

“家家种蜜柚,户户是股东”,在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江南村的井冈蜜柚产业园里,满眼的翠绿中,这10个红底白色大字显得格外醒目。江南村村支书胡乾元在一旁颇有些得意地对记者说:“等全部挂果,光是股份收入,村里每个人年收入就能增加5000元。”江南村地处永阳镇南面,人多地少,加之缺少富民产业,贫困发生率高达22.6%,村民年平均收入仅为3000元。面对一个长期与贫困为伴的国家级贫困村,面对着千差万别的贫困人群,胡乾元口中让“每个人”增收5000元的豪言壮语,究竟是现实还是希冀?

精准扶贫的“激光制导”

吉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317个行政村中有108个省级贫困村,其中53个被列入国家级贫困村。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吉安视察时指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全面小康,怎样才能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大而化之的脱贫方案已经不合时宜。事实上,脱贫攻坚走到现在,容易脱贫的都已实现脱贫,剩下的都不容易。

早在2014年,在完成首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后,吉安县在江西省试点扶贫到户产业发展贷款,对有本领、肯创业但苦于没有资金的贫困户,提供每户10万元以内的贷款。然而,贷款覆盖情况并不理想,贷款总额一度萎缩至590万元。贷款竟然发放不出去,为了摸清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当地人民银行、扶贫办、承办行庐陵农商行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覆盖面低的根源在于精准扶贫做得不够深入。”人民银行吉安县支行副行长裴志忠认为,一方面缺乏对贫困户精准细分,以往建档立卡,只对贫困户做贫困与否的粗浅划定,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劳动能力都是模糊的,贷款产品就会有选择地向有一定实力的贫困户倾斜;另一方面缺乏对特色产业精准定位,贫困户对市场需求把握不足,就算有资金也很难找到好项目,更何况单打独斗所要承担的风险太高,贫困户不敢贷款,脱贫积极性低。上述观点得到了吉安县扶贫办副主任欧阳和德的认同。欧阳和德认为,正是在扶贫中缺少“激光制导”式的精准,使得来自银行、政府等多方的合力无法实现能效最大化。

为此,2015年,吉安县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重新按照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劳动能力、收入水平的不同对建档立卡进行细分。将全县16798户贫困户分为红、黄、蓝三种卡。蓝卡户是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黄卡户是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比较深的贫困户,而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则为红卡户。同年10月,当地推出可适用于红、黄卡户的贫困户贷款入股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贫困户通过贷款入股当地特色产业合作社,获得稳定收益;合作社获得发展资金,并享受扶贫优惠政策;贷款到期后,合作社在贷款人配合下,向贷款银行归还股本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贫困户贷款发放金额就超过了此前的扶贫到户产业发展贷款总额。

有的放矢的机制设计

“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合力推进”是贫困户贷款入股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有别于以往金融扶贫类贷款的显著特征。

银行“因时而变”,一是资金封闭式运行,“避开贫困户个体还款能力,考察合作社整体发展状况”这一转变,降低了贫困户贷款风险;二是红、黄、蓝卡户的最高贷款额度均可达到10万元,循环周期调整为贴近农业生产周期的2至3年,利率采用基准利率;三是贷款产品的叠加,主要产品包括小额农贷、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贫困户贷款等多项农村金融产品,除红卡仅有贫困户贷款一种选择外,黄卡和蓝卡户均可通过多种贷款模式进行入股资金筹集。

在产业选择上突出“因地制宜”。关于合作社的选择,方案中规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数或股份至少要在50%以上,且必须是结合本村实际,具有一定规模、有市场前景、见效快的成熟产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也主要体现在合作社选择上,庐陵农商行信贷科科长许璇告诉记者,在尽职调查中,他们不仅要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研判,同时还要对合作社的牵头人进行调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金融支持产业、产业带动贫困户的良性循环。

“合力推进”则体现在诸多配套机制方面。一是银行、政府、保险三方共同构建的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的金融支持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市场风险;二是人行完善调控机制,贫困户贷款的积极稳健发放与支农再贷款及扶贫再贷款等调控手段挂钩;三是《2016年吉安县“十三五”贫困村定点扶贫工作方案》的出台更好地保障了各项扶贫政策、专项经费落实到位,为金融扶贫攻坚保驾护航。

能量释放的金融启示

从2015年10月第一笔贷款发放至今年6月末,贫困户贷款为吉安县的406户贫困户提供了总额3265万元的贷款,贷款全部入股合作社,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入股合作社规模较2015年实现翻番。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吉安县贫困户贷款入股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带来的不仅是贷款数额和服务范围上的变化,更是一种情怀显露和一种责任担当,其释放出的能量影响深远,同时也为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提供了新思路。

强烈的扶贫意愿是金融精准扶贫的前提。作为金融扶贫的主力军,庐陵农商行先后全程参与了红、黄、蓝卡户评级划定和入股合作社评估以及贫困户贷款发放的各项事宜,并将贫困户贷款的不良容忍度从3%提升到了5%。庐陵农商行行长胡琼告诉记者,虽然花费了大量精力,甚至损失了一定利润,但却收获了更大的市场。事实上,金融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带动了农商行各项贷款大幅增长。今年前6个月,该行贷款净增2.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净增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占比达到90%。

培养贫困户的市场意识是金融精准扶贫的核心。通过集中社会各方资源,利用金融杠杆优势,为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提供第一桶金。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入股后的贫困户能够通过合作经营或是参与劳动,强化与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让贫困户有机会融入产业、接触市场,充分激活贫困户自身的“造血”机能,这种市场化优势是“红包式”扶贫所不能比拟的。

因地制宜选准产业,是金融精准扶贫的关键。产业扶贫作为支持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金融扶贫攻坚的首选,二者的结合也正不断地推进特色产业的精准选择。吉安县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属于典型的蜜柚适宜栽培区,而作为井冈蜜柚主产区,当地生产的蜜柚品质好,自然销路不愁,胡乾元的自信也正是源于江南村结合当地实际选准了合适的产业。望着广种薄收的山林变成了孕育财富的产业带,老胡禁不住喜上眉梢。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