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专业合作社助力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 2016-06-16 10:06:06  |  来源: 福建日报  |  作者: 王毅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福建,泉州,南安市,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

南安东田镇凤巢村,养殖户吴耀益家的一池鳗鱼开始捕捞,大约20吨的鳗鱼将经过分拣,由收购商运下山。作为山区村,凤巢村适合耕作的土地少,2013年开始由几户农民带头外出学习养鳗技术,引山泉水养殖优质鳗鱼。经村委会开会投票,100多户参与养殖。大家将山地、农杂地、抛荒地做出统计,集中挖池养鳗。带头的农户提供技术分享,在村里建起统一的饲料车间和幼苗培育池,帮助散户进行科学化喂养和搭建销售平台,共担风险,共同致富。

南安官桥镇洪岭村海拔300多米,山好水好,土地肥沃。2013年成立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技术大户带动困难户一起改种新品种蔬菜瓜果,利用平均海拔高的优势,错开与其他地区的蔬菜上市时间,做到市场的精准投放。如今有52户参与种植,一些困难农户还可利用增信服务取得贷款,同样是种菜,平均收益远高于以往。

49岁的叶重明是金淘镇深垵村的村民,以往在山地种田,收入微薄。前年开始他以自己的几亩山地入股黄栀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以管理员身份参与日 常管理。他介绍,黄栀子干果现在一公斤32元,今年开始可以采收,每棵树产湿果1.5公斤左右,明年产量还会更多,而且栀子树下还套种麦冬。

现在全村有80多户农民参与,共种植400多亩山地。栀子种植简单,看护花费的精力不多,日常只要几个人就能管理400亩种植基地。在栀子花的盛花期,深垵村还成为一处郊游赏花的好去处。

罗东镇霞山村,黄诗前(右)在查看7天前刚孵化出的3000只鸭苗。作为村里的黑鸡和鸭子养殖大户,由他牵头成立的专业合作社今年有了一项新任务——带动村里23户贫困家庭共同致富。黄诗前要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同时,他将搭建新的鸡舍,为没有场地养殖的困难户提供空间。

在费用方面,由南安市组织的“百会帮百村”扶贫活动,将组织当地商会对口支援各村,为贫困户提供急需的启动资金。在霞山村的贫困户还可以选择在统一的鸡场参与工作或领养部分鸡苗的方式参与合作社经营。

南安石井镇奎霞村,是一个传统渔村。天然的海湾环境是这里的村民世代耕作的海上牧场,村里成立的紫菜农业专业合作社曾是福建第一家。在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村里的养殖骨干带头继续做好技术支持,保证特色海产品种不断代。初夏,正是该村海蛎养殖的高峰期,奎霞村的海域非常利于海蛎繁殖,除了用海蛎壳育种外,甚至系在海蛎草绳上都能长出天然海蛎。这里培育的海蛎特有品种大部分销往省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一直充当着农民互助致富、政府信息沟通协作的桥梁作用。

新时期,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有的模式和运行方式,与政府的帮扶相结合,成为一种授之以渔的扶贫模式。在南安市,一些传统专业合作社通过信用贷款、金融机构的村级增信服务、扶贫资金以及“百会帮百村”项目等途径,吸纳困难户参与,鼓励困难户以劳动力、山林地等入股分成。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政府及相关机构监督专业合作社经营活动,确保占股少、生产困难的贫困户的利益,帮助他们增强自身技术致富的造血功能。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农业的老传统,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市场的敏锐反应和内部的契约规范,可以在山里创造出鱼塘,让海里的宝贝行销省内外;引领原先进不了致富技术门槛的农户搭上脱贫致富的快车。

返回顶部